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39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邱勇 《今日海南》2007,(12):39-39
《大学章句》开宗明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这就是传统国学中所倡导的修身养性。今天,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为人民造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添砖加瓦的重任,更应该汲取我们祖先留下的优秀文化养分,注重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42.
杜文清 《学习月刊》2012,(16):40-41
学习可以坚定信仰,可以锻炼意志,可以修身养性,可以解决本领恐慌等等。学习之于新的形势,之于党的自身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这次组织安排我参加中央党校举行的第四期县委书记任职培训班,既有全面系统的理论培训,又有他山之石的学习借鉴,还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对于新任县委书记来说,是一次思想的充电,能力的培训,不仅坚定了我们正确的政治方向,净化了灵魂,而且提高了战略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3.
在一次"如何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党课大讨论中,一位退休老干部有感而发,"……要保持党的纯洁性,每个党员必须做一滴洁净的清水。"这位老党员的话语,朴实无华,耐人寻味。做一滴洁净的"清水",就必须深知"水德",善若清水。清水——无色无味、无言无声,透明见底、清澈纯净,滋润万物、悠悠传情。正是因此,自古很多有识之士始终奉行老子《道德经》里"上善若水"的信条。如今,作为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更应该以"清水"为明镜,修身养性,真正做到:心境平和静如水,随遇而安乐如水,为人正直明如水,对待名利淡  相似文献   
44.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法宝,在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贯彻群众路线和全面深化改革中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每一个社会人都无法回避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不仅是政治命题,也是人生话题。中国自古重视修身养性,倡导“闻过则喜”、“一日三省吾身”,并把“文死谏、武死战”作为道德追求。西方文明素有思辩的传统,推崇公开的辩论和批评。基督教认为思过自省是通向美德和上帝的途径,忏悔成为其最重要的宗教行为。  相似文献   
45.
李文海 《学习月刊》2012,(15):35-36
家训是中华文明中颇具特色的一种形式,以家长对家人及后世子孙在待人接物、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等方面的教诲和训示为主要内容。家训最早产生于西周,经历代发展,到明清时达到鼎盛。  相似文献   
46.
《天津支部生活》2009,(12):53-53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陈燕楠在回答人民网网友提问时指出,延安时期把党员个人的修养上升到政党建设的高度,而且也把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修身养性的传统命题赋予新的时代特色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特征,奠定了党建的基础和高度。  相似文献   
47.
《党政论坛》2008,(6):57-57
正如一个学者说的那样:生气不要超过三分钟。即使只有短短的三分钟,对自己和别人来说,都会像钉子楔入一般疼痛,而且久久难以愈合。  相似文献   
48.
党的高级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其事迹令人感佩,发人深省,给人以极大的教育和激励。  相似文献   
49.
我国最早有个娱乐项目——陀螺,旋转是陀螺的生命主题,也是其受人青睐之处。陀螺之所以能够在舞台上演绎出生命中的精彩,在于时时刻刻受到不同侧面的“鞭打”。作为党员干部,在锤炼素质、修身养性中不妨借以鉴之、善以学之。  相似文献   
50.
《精神文明导刊》2010,(1):50-52
“礼”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已经脱离了原先为封建时期森严的等级制度服务的本质.而是维系社会良好风气的道德规范。下面这100条细节,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记住并做到,会让你终身受益,也会让人对你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