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篇
法律   97篇
中国共产党   270篇
中国政治   356篇
政治理论   97篇
综合类   1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赵静  丁睿韬 《前沿》2012,(21):93-96
随着时代的前进,我们可以认为,相应的企业管理模式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而这诸多变化之中,有一个环节十分关键,那就是东方式思维与西方式思维之合流.那么,在这样一种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下考察当代东方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新儒家管理思维模式——有了相当的意义.本文相对简略地系统地阐述新儒家管理思想的脉络、传承、发展以及现实意义;分析其中的管理哲学思想,最终对其在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作出指导.在理论上研究民族文化和当代企业内部管理相结合的意义、可能性.可以说这是从一个民族主义角度出发,为本国企业在新时代探索相对有效的、合理的企业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82.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道德关系的建立离不开道德教化,而礼治则是开展道德教化的重要手段。儒家礼治学说有助于当今时代的伦理建设。儒家伦理范畴和伦理关系,如“仁爱”、“忠孝”等。对当代伦理建设的正面人士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83.
陈独秀与中国近代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在中国近代革命史、文化史、思想史、政治史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中不仅积极参予教育实践活动,而且撰写了大量的教育文章,发表了许多著名的教育演讲,阐发了较为深刻而又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因此,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尤其是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发展史上,陈独秀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一如所周知,陈独秀从青年时代起,就积极参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者和立场坚定的革命者。但直至中国共产党创建前,陈独秀的主要社会职业却是教…  相似文献   
284.
伴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传教士把传教的目光投向了中国。为了突破异质化之间的障碍,欲使"中华归主",他们意识到必须了解儒家经典、利用儒学思想。他们对《四书》等儒家典籍的译介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西传和西方汉学的发展。回顾和评价《四书》等儒家典籍的西传历程和影响,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今后经典译介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85.
台湾儒学发轫时期,明郑引入的浙东学派实学思想占据主体地位;清朝统一台湾后,闽学伦理思想逐渐兴起,实学精神转入地下隐抑状态,并在传播方式、思想受众、思想取向上与闽学伦理产生对立;近代以来,随着列强入侵,实学精神再度兴起,并逐步与闽学合流,抵御了外来文化入侵,传承了儒家文化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台湾儒学体系。  相似文献   
286.
彭永捷 《前线》2014,(10):41-42
儒学这一古老的思想传统,在历史上总是不断获得新的理论形态,总是不断演变为一代又一代的新儒学,儒学在当代也依然会找到适宜的出场路径,从而获得儒学的新形态,将儒家的义理、价值和原则,合理转化为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准则和价值观。 相对于先秦的经典儒学,其后每一代的儒学都是新儒学。一种完善的新儒学,必然是按照孔子所重视的“仁”与“礼”两个方面展开:前者要对作为儒家核心义理的“仁”作出新的论证,使新儒学表现为阐释和论证儒家仁义思想的新仁学;后者要对实现“仁”的社会方式给出安排,使新儒学表现为落实于现实生活的新礼学。  相似文献   
287.
徐复观对儒家的“德治”展开了一种创造性的解释——德治即“无为之治”.为政者要消解自己的好恶和才智,限制自己的政治权力,使自身处于一种无为的状态,即非主体性的状态;而以人民的好恶为好恶,即“以百姓之心为心”,突出天下人民在政治中的主体性,以天下治天下.德治即无为之治,蕴含着深刻的民主精神.徐先生的解释把儒家的德治与现代的民主政治结合起来:儒家的政治思想具有民主精神,但没有建立民主的制度和法治;现代的民主政治,只有建立在儒家之仁义道德的基础上才能根基牢固.  相似文献   
288.
叶隽 《德国研究》2011,(2):69-76,80
本文以歌德青年时代的诗歌代表作<普罗米修斯>为文本,探讨其早期思想形成过程中的救世理想与现世艰难的矛盾,并进一步总结出普罗米修斯所意味的"宿命叛逆"现象,追问在理想情怀与现实操作之间是否存在一种可能的张力结构,达到问题的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289.
法学人物     
《法学杂志》2012,33(5)
武树臣,男,1949年1O月29日出生,北京市人,汉族,中共党员,北京市法学会副会长。1978年2月至1982年2月在北京大学法律学系读本科(七七级)并获法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讲授中国法律思想史、  相似文献   
290.
戴荣里 《唯实》2012,(2):38-41
当今高新科学技术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用儒学控制高新科学技术发展是一种哲学参照系。既要从体制和制度层面运用儒学理论作政策指导,又要从道德和责任意识上强化高新科学技术工作者的自律意识,从而使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沿着一种稳妥健康的轨道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