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5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7篇
各国政治   20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篇
法律   312篇
中国共产党   639篇
中国政治   724篇
政治理论   305篇
综合类   5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本文阐释儒案法文化中的德治思想与民本主义的精贵之处及严重不足,以期吸收其合理内核,摒弃其消极方面.  相似文献   
232.
消灭时效客体问题为时效制度中的重大问题 ,它直接关系民事主体的权利保障。然而我国的《民法通则》对此并未予以明确的界定 ,司法实践也难以统一。本文在比较立法及其学说的基础上以民法理论为基础对此作了系统的论述 ,并就此提出了在未来民法典中完善我国消灭时效的客体制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33.
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发扬儒家传统中的积极文化因素。这个提倡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非凡的意义。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它包含丰富可贵的社会与政治资源。杜维明先生通过深入的研究提出,儒家的核心社会与政治思想集中体现在"信任社群"的理念中。他认为,合理的利用这个思想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进步。笔者从公正治理的视角追问,"信任社群"中包含着哪些合理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究竟能为我国的社会与政治建设贡献何种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234.
共谋共同正犯是日本判例确立的概念。日本刑法只规定了共同正犯的概念及其处罚。共谋共同正犯是指二人以上就犯罪的实行进行谋议后 ,由其中的一人或数人实行谋议的犯罪 ,没有具体实行的谋议人与具体实行的人都作为共同正犯予以处罚。共谋共同正犯以共同正犯处罚的理论根据何在 ?日本刑法学界为此提出了多种理论来解释共谋共同正犯的正犯性。本文对其各学说、理论进行了介绍并予简单的评析 ,希望对我国刑法共同犯罪理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35.
历代儒学大师一直以"仁"、"义"为儒家理论中心和实践终极目标。如果我们承认它具有普适性的话,那么,这种儒家的"仁"、"义"观适用于全民,无论是强势群体还是弱势群体均应成为"仁"、"义"的受益者。在全社会提倡"仁爱"之心,并以"仁爱"之心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关注社会命运,这是通向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36.
丁磊  吴超晖 《前沿》2010,(20):177-179
先秦儒家道德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文化关于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的价值评判标准,是儒家伦理道德建设体系的基石。孔子开启了以"知耻"为核心的中华民族道德荣辱观的源头;孟子明确提出了"荣""辱"的概念,对荣辱问题作了一定程度的阐述;荀子则是系统论述道德荣辱观念的先秦儒家代表,先秦儒家道德荣辱观由他而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237.
作为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核心概念,民权一词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传统权力一元化思维模式揭示了民权产生的权力来源;以义务为本位的法律思想造成了民权之个体权利诉求意识的缺失;以顺服为核心的儒家伦理规则窒息了个体权利主体的生成;以宗法为特征的传统组织模式则直接抑制了多元对抗社会的萌生.在传统文化的重构下,民权远离了西方的人权理念.  相似文献   
238.
三十年前的初夏,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一些学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命题,向“两个凡是”的本本主义发起冲击。本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基本原理,可是在极左路线的禁锢下,这一基本原理竟然也成了“问题”,  相似文献   
239.
在儒家看来,<关雎>中的后妃之德在其性情和谐,后妃性情和谐则可以使夫妇别、父子亲、君臣敬、朝廷正,王化得成.由关雎之乐到王化之成是儒家和谐观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由自然及于社会的生成过程.这一过程其实是因兴以为比的过程,也是逻辑推衍的过程,其关键在于作者与文本的认定,在于诗歌重心的调整.从<关雎>之解,也可见出儒家和谐观"和而不同"的等级实质与"礼乐刑政"四位一体的实践品格.儒家和谐观中强调差异、有序、理性与温和的特征使其在当今社会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儒家和谐观的局限则主要表现在于本然状态的遮蔽,以及公正与法制的欠缺.  相似文献   
240.
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有大量的城市发展观和管理学说,它们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为现代城市科学理论的充实提供了智力上支持,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城市管理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