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34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6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4篇
法律   295篇
中国共产党   673篇
中国政治   844篇
政治理论   308篇
综合类   3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290篇
  2010年   231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早期儒家的“圣人”人格理论构想包合看两个基本层面,一个是理想的,具有终极性价值的“内圣外王”人格境界,另一个是现实的、具有实践价值的“时圣”人格境界。在早期儒家人格理论的历时性发展过程中,“圣”的人格境界存在看由“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思维转型态势,这种思维转型态势是与早期儒家对于“时”的认识深化过程存在看密切的联系。通过以“时”援“圣”,以及将非主体性范畴——“时”的主体化努力,早期儒家在现实价值实践中也完成了从汲汲于“内圣外王”人格境界向“时圣”人格境界诉求的转型。  相似文献   
32.
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体系,它们中的许多精髓都被衍生成中国绘画的重要理论,对中国绘画的艺术创作、审美原则、艺术风格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构成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根基,因此,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艺术必须从儒、道、佛的视角着手。  相似文献   
33.
在当前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和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诚信问题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诚信是儒家道德体系的重要范畴,正确认识和认真研究其思想内涵及现代价值,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一在我国传统伦理中,诚与信原是两个分立的德目。诚始见于《左传》和《周易》。《左传·文公十八年》载:“明允笃诚”。疏云:“诚,实也”。《易·文言》曰:“修辞立其诚”。疏云:“诚谓诚实”。思孟学派始创诚学。《孟子·离娄》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从而把诚提到了哲学本体的高度。按照思孟学派的思想,“不诚无物”,诚乃世界本原及其真实…  相似文献   
34.
蒋介石儒化三民主义之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揽孙中山三民主义解释权之后 ,蒋介石获得了统摄全党思想的合法性 ,为走上个人独裁道路 ,从理念上打开了一扇大门。蒋介石对三民主义解释的实质 ,是儒化三民主义。他将孙中山描述为中国儒家伦理道德的集大成者 ,将儒家伦理道德与三民主义融为一体 ,使之成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精髓” ,进而在全国范围掀起思想文化上的尊孔复古。在这一过程中 ,蒋介石还充分利用了戴季陶主义。随着三民主义被儒化 ,其原有的民族民主革命与现代化之精神也逐渐消解与湮没。  相似文献   
35.
“恕道”是儒家学说的基本精神之一 ,在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拟对“恕”进行语义学上的解释 ,阐述“恕”与“忠”、“仁”、“礼”的关系 ,通过对恕道内涵的分析和把握 ,从中引申出修身求仁、和谐社会与致达中和等方面的现代诠释 ,为建设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6.
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起源于清末民初,以章太炎为精神领袖的“国粹派”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保守主义的文化团体,文化取向与政治取向的分离是“国粹派”和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的重要特征。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出现高涨,成为当时与反传统主义的西化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鼎足而立的主要文化思潮之一,不仅五四时期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几次大的思想文化论战都是保守主义的“东方文化派”和“学衡派”挑起的,而且他们的一些文章和著作发表或出版后都产生过巨大的社会反响。三、四十年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走向成熟,其标志是现代新儒家作为一个学派的形成。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及其代表人物主要是围绕“中西文化”、“新旧文化”和“西化与现代化”这样几个问题展开思考,并与反传统主义的西化派、主张俄化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争论的,他们的长处与短处,优点与缺点,理论建树与理论局限,也主要反映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上。  相似文献   
37.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部分,是在中国历史上形成的。它经历了形成、演进和解体三个阶段,经过不断创造和革新并以变化了的形式存在于现代教育之中。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特点,众说纷纭。通过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观念和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及其教育价值观的透视,总结出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大教育观。二是德智统一观。三是内在观。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对现代教育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韩国的崛起同其独特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其中,韩国学校在培育民族精神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儒家伦理是韩国学校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德育改革是韩国学校培育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历史文化教育是韩国学校培育民族精神的载体。这些经验值得我们探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39.
曹欣欣 《湘潮》2005,(5):30-32
1931年,“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兴起。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团结抗战的号召,举起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与此相适应,在全国范围之内,党领导的左翼音乐团体及音乐人以空前的热情投入了以抗日救亡为中心的音乐工作之中。在上海,田汉组织并领导了“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开展了救亡歌曲的创作活动。聂耳、任光、安娥、张曙、吕骥、孙师毅等一批歌曲作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这些专业的音乐家创作的革命歌曲,其代表作有《大路歌》(影片《大路》主题歌,孙瑜词,聂耳曲)、《毕业歌》(…  相似文献   
40.
近20年来,具身认知作为经典认知科学的"叛逆运动"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该运动内部沉淀的大量积弊亟待给予必要的反思与清理。通过分析具身认知的核心概念、理论假设、实验证据与结论,认为具身认知当前亟需直面并解决三个紧密相连的问题:核心概念的界定问题;理论假设的兼容性问题;论证与解释的有效性问题。若想实现认知科学的范式转型,未来的具身认知研究必须坚定对经典认知的替代,排除其他备择解释,接受贝叶斯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