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49篇
中国共产党   98篇
中国政治   176篇
政治理论   49篇
综合类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对于语言问题,先秦诸子表面上"其言虽殊,辟犹水火",但实为"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具体说来,诸子百家对语言的讨论主要涉及名实关系和言意之辩两大领域,名实关系主要限于形而下和客观世界层面的考量,是在政治伦理、价值论层面探讨语言问题,在这方面,诸子针对"名实相怨"的现实,各自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但其最终目的是共同的,即追求达到"名实相副"的理想愿景。而言意之辩主要是从形而上和主观层面的考量,在这方面,诸子均认识到语言是具有表意功能的,但却经常出现"言不尽意"甚至"道不可言"的现象。面对不可说之形上本体,诸子都希望能够超越语言困境而达到自由境界。具体方案是突破概念化语言而进入象喻化语言,从而克服言道悖论而达致自由之境。  相似文献   
212.
先秦儒法之争,主要体现为二者在治国理念上的差异.法家对“德治”的批判和抵制,是以法治秩序替代传统礼治秩序的一次积极尝试.“汉儒批法”由于将“法”简单地定位于“刑”,从而忽视了法家所固有的道德内涵.事实上,法家并不排斥道德教化在法治中的地位与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法家正是在变革传统政治秩序的努力中,表达出一种以“法”为基本价值准则的独特的道德观.这种道德观念在与传统宗法道德的妥协中,固然强化了传统道德秩序,但也产生了诸多弊端.  相似文献   
213.
我国古代男女之间的交往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封闭。为了解决男婚女嫁的问题,古时也有"相亲派对";而到了规定年龄尚未出嫁者,将要遭到处罚。官方指定务必参加先秦时,官府每年为单身男女提供一次交往机会。春秋时期的"仲春会"就是一个典型的男女交友的大派对,其主题是"奔",意思是与所爱的人一起出走。这项活动是由官方推动的,强制执行,如果到时有人不"奔",不参加聚会,还会受到处罚。  相似文献   
214.
和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无论是强调以礼乐制度支持人际和谐的儒家,还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家,都有明确的和谐思想。但他们所阐释的达到和谐目标的具体路径和方法却截然不同,由此也使他们的和谐观表现出迥然相异的特征。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代中国社会,我们需要树立和谐的价值观念,而和谐社会的发展既需要有稳定的社会秩序,又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尊重、诚信和关爱。先秦儒道和谐思想对当今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的解决给予了可供借鉴的宝贵见解。在当今和谐的社会氛围内,儒道和谐思想的互补不仅是可能的,更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215.
刘艳 《学理论》2012,(35):39-40
人际关系和谐问题,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先秦时期在以"礼"为前提,以"爱"为核心,以"义"为根本的思想指导下,人际关系思想展现出了鲜明的特色,不仅对当时具有重要意义,时至今日,其理论精华对我们而言仍具有巨大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16.
先秦儒家的消费伦理思想在反映中国古代特有的经济发展特点以及引导人的道德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倡导政府对社会风尚的正确引导,身心和谐的适度消费,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消费,人际和谐的公正消费。  相似文献   
217.
储昭海 《前沿》2014,(17):178-179
教育目标决定着教育的具体内容、形式和方法,制约着整体教育过程。先秦儒家创设了仁智一体的教育终极目标、创造了教学相长的教育过程目标、创建了知行合一的教育评价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充分挖掘先秦儒家文化对教育目标的合理成分,服务于高校党课教育工作,对提升当前高校党课教育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18.
王灿 《理论月刊》2012,(10):57-62
《尚书》是华夏文化最早、最重要的文献载体之一,反映了虞、夏、商、周"四代"的历史,是先秦时期华夏文化的第一次凝聚成书。探讨《尚书》历史思想与先秦历史思想潮流及整个先秦历史文化的关系,非常必要。《尚书》历史思想的各个方面,都具有中国特色和先秦文化印记:它是中国原生本土文化中"王道"文化的最早体现,是史官文化的孑遗;受到周人文化的改造;带有明显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宗法色彩和实用理性精神。这一切,与西方史学的类似思想范畴相比,有相当大的差异。《尚书》历史思想在中国历史思想史上具有肇始之功,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219.
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以思想家的睿智和犀利的洞察力,针砭时弊,提出了颇为震撼人心的主张——用道德原则来矫正混乱的社会秩序和颠倒的人伦关系。他们在继承西周的传统道德观念的基础上,结合春秋时期新的时代主题,逐步形成了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的孝道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20.
作为先秦诸子学说讨论核心话题之一的“道“,其概念之承接及思想资源,直接来自前诸子时期所发展起来的,具含西周文明礼乐制度内涵的人文意义之“道“。“道“与“人之道“在思想内容方面的相对应,这是上古的一贯传统。而以“人之道“内容释义“道“词,并在此基础上发展“道“的概念,扩展其适用范围,是直至春秋时期诸子学说产生之前“道“概念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