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434篇
中国共产党   470篇
中国政治   1030篇
政治理论   135篇
综合类   1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43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网络民意对政府公共决策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与网民在线交流之后,2009年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与网民零距离交谈,再次激发了广大网民的参与热情。网络民意使普通民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表达意见和愿望的话语权,其引导社会舆论进而影响政府公共决策。因此,探讨网络民意对政府公共决策的积极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2.
办商合作:公共决策中民意表达与社会整合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意是公共决策的社会基础.如何能够促使纷繁复杂的社会民意得到充分表达和合理整合呢?以竞争为基本特征的票决是近代以来公共决策中最主要的民意表达和聚合的重要方式.然而,作为票决主体的公民的原子化个体存在、票决过程中民意表达的断点式形式以及公民意见交融机制的缺乏,致使公共决策遇到诸多困难.而与之相对的协商合作方式因其具有平等、公开、程序化和连续性的特点,则能较好地克服票决方式的缺陷,使之成为公共决策过程中更加便捷和通达的民意表达和社会整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3.
刘凤琴  刘滢 《党风与廉政》2000,(11):38-39,35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农民革命运动。清朝末年,由于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对外奴颜婢膝,割地赔款,对内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洪秀全等顺应民意,揭竿而起,领导了这场旨在推翻清王朝的农民革命运动,沉重地打击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但 1853年建都天京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和劣根性迅速暴露出来。始则争相享乐,穷奢极欲;继则争权夺利,拉帮结派;最后兄弟反目,严重内讧,终于在内外反动派的全力围剿下,政权只维持了 11年,便土崩瓦解,灰飞烟灭。与其说反动派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倒不如说是太平天国的领导者自己打败了自…  相似文献   
104.
奚云华 《今日民族》2012,(11):52-52
自“四群”教育工作开展以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宗局党组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省、州有关“四群”教育的文件、会议精神,深入领会开展“四群”教育工作的目的意义;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成立“四群”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  相似文献   
105.
巴南 《乡音》2013,(1):26-26
重庆市巴南区政协在总结以往"主席接见委员"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出台了"委员约见主席"的制度,规定委员们可以通过电话,或直接走进主席、副主席办公室,随时反映收集到的民情民意、社会管理及自己履职中遇到的困难和提出的建议,以促进区政协更好地履职。这由过去"主席接见委员"的"单行道",改为既有"主席接见委员"也可"委员约见主席"的"双行道"。该制度出台后,立即受到全区委  相似文献   
106.
一、引言:从施剑翘复仇案说起1935年秋,为父报仇的孝女施剑翘在佛堂刺杀了前军阀孙传芳。在随后的整整一年里,对这个非比寻常的复仇行动及其后续法庭审判的报道一直占据着各大媒体的  相似文献   
107.
2012年2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由广东省徐闻县委书记钟力自述、贺林平整理的文章。内容是自钟书记到徐闻赴任以来将暗访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手段,亲自到最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被许多媒体称为"心系民生的‘暗访书记’"。此文虽  相似文献   
108.
近二十年来,伴随中国社会力量的成长以及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民意已经逐步走向中外关系的前台。中国民意对中外关系的影响及在中外关系演变中的角色和地位,逐步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问题。学界主要从民族主义和内政外交两个视角着手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对中国民意与中外关系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横向系统性研究、纵向历史性研究以及启示性、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9.
范晓燕 《法制与社会》2011,(31):289-29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达,网络民意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尤为青睐司法这一话题,无论是“药家鑫交通肇事捅人案”,还是“李昌奎奸杀少女摔死男童案”,都无不体现着网络民意对重大刑事案件的关注。究其特点,可发现均是民意在网络上率先爆发,随后在社会上形成滔天民意,似乎极力将司法理性逼入狭窄的胡同。如何在现有法律制度下,将别事个案中处于紧张关系的网络民意与司法理性予以衡平,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对网络民意与司法理性的博弈与衡平进行分析,以缓解两者间之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10.
在司法领域,民意是社会公众对某些案件大体相近的、带有普遍性的意见。尽管目前缺乏较为准确、便于评估民意的方法,但民意仍对司法裁判产生了许多重要影响,并不时地使之处于尴尬地位。囿于司法者与民众的思维方式、司法裁判与民意评判的形成方式以及司法裁判与民意的本质特性方面存在差异,司法裁判与民意之间必然有诸多纠结。因此,司法裁判要改变尴尬现状,实现与民意的共赢,就必须以司法独立为基本前提,在法律的框架内尊重民意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畅通民意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