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6篇
工人农民   24篇
世界政治   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82篇
法律   638篇
中国共产党   412篇
中国政治   623篇
政治理论   112篇
综合类   3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叶檀 《法人》2014,(3):16-16
2月8日,光大证券原策略投资部总经理杨剑波一纸诉状将中国证监会告上法庭。其诉讼请求是:撤销证监会对其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市场禁入决定书》。  相似文献   
92.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动员令,强调学习党的历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党史之中拥有真经真理,充满丰碑丰功,蕴含信仰信念,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宝库和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93.
从“刑事责任年龄降低”到“冒名顶替入刑”,从“抢夺公交车方向盘入刑”到“高空抛物入刑”,从“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到“现实版药神案”……随着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十一)》〕,上述社会热点话题得到明确回应。  相似文献   
94.
95.
当前,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存在大量有关“受过行政处罚入罪”的规定,并有逐渐扩张之趋势。这些规定内在并无统一的逻辑体系,严重影响了“受过行政处罚入罪”在司法实践中的有效适用。应从适用范围、适用条件、适用依据三个方面对“受过行政处罚入罪”进行限制和完善“:受过行政处罚入罪”只能适用于危害行为性质较轻的故意犯罪;适用前后行为的性质应相同,2年内应至少受过2次行政处罚,对后行为的客观危害程度无特别规定之必要;在此基础上,统一刑法和司法解释有关“受过行政处罚入罪”的规定。  相似文献   
96.
袭警罪入刑后,公安执法实践中存在袭警罪的不合理适用问题。针对社会危险性不大、情节轻微、尚不构成刑事犯罪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可合理适用“说理式”执法。这符合现代文明法治理念的要求与树立公安机关执法形象的现实需求,有利于减少执法活动中的“泛武力”现象,尊重执法相对人。“说理式”执法是基于依法治国总要求和公安工作科学规律所作出的必然选择。推行“说理式”执法,公安机关应从制度保障、机制确立与工作落实3方面着手,要求执法民警转变执法观念,提升自身“懂法理、明事理、讲情理”的能力素养,减少乃至消除执法冲突,避免袭警罪的不合理适用。  相似文献   
97.
曹杰和 《法制博览》2023,(8):115-117
当今我国医疗水平得到长足发展,但医患之间的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且有日趋严重的态势。为解决医患矛盾,打击违法医闹行为,2015年我国《刑法》正式将“医闹”行为“入刑”。然而“医闹入刑”后,并未达到立法之初预期的效果,医患纠纷解决机制的细化与完善仍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医闹入刑”的背景与“医闹入刑”后医患纠纷解决机制的现状入手,讨论了医患纠纷中的医闹行为界定与危害,并对当前医患纠纷解决机制提出一点完善路径,旨在促进我国医疗与健康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8.
在自然观上,<庄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则主张人应该顺应自然之道;郭象通过注<庄子>的方式消解了"道"的本体内涵,认为自然之上并无一个本源性的"道",万物只是"自生自化";禅宗从其心性理论出发,认为天地万物都是人心灵的幻象,把自然问题归结为精神现象问题.庄、玄、禅自然观的转变导致了人在自然中主体性地位的上升,在这个过程中人同时成为审美的主体,并使得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转向追求空灵和意境.  相似文献   
99.
心的房间     
尤今 《工友》2010,(10):61-61
三毛曾经说过,她的心有很多房间。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很多的房间,住着些不同的人,分布在不同的楼层里。  相似文献   
100.
清凉和畅的初秋时节,一个普通的乡镇供电所,在市委、市政府组织的优质服务民意调查中,客户满意率竟达99.99%,并在开展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活动期间,始终保持着客户"零投诉"的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