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金诚  吴双 《海内与海外》2009,(12):56-57
34公顷的一泓平湖,展示了什刹海的宁静、悠然和迷人的妩媚。水是什杀海的灵魂。什刹海的历史、人文,无论它的古老和现代无不与什刹海的水密切相关,水是什刹海的母亲,水是什刹海的精灵。什刹海的水被历代人民大众所喜爱,更被历代文人所钟情。其中比较典型的应该说是明代弘治年间的宰相、文坛领袖李泉阳。  相似文献   
32.
《长白学刊》2010,(5):F0002-F0002,F0003
长春伪满皇宫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充当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时居住的宫廷旧址;是集伪满宫廷观光、红色旅游、文化休闲、旅游商贸于一体的历史人文景区;  相似文献   
33.
田毅 《两岸关系》2008,(7):62-65
台湾交通主管部门早在去年底,为2008北京奥运及配合2009年高雄世运及台北听障奥运之举办,拟定“2008-2009台湾旅行年”工作计划,整合公私部门力量,加强国际行销,推广台湾八大景、五大特色的友善缤纷旅游环境,吸引观光客来台旅游。  相似文献   
34.
《理论导报》2013,(9):F0003-F0003
天宝古村位于天宝乡集镇,是墨庄刘氏聚居地。天宝古村自2008年10月始先后被国家相关部门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民族优秀建筑文化魅力名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殊荣,2010年入选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小城镇展区展览。一、悠久的历史文明天宝古村自三国时期至唐代,前后作为古宜丰县县城的历史达250年之久,所以又称"古宜丰治"。天宝古村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如船形,村后有原生态的辛山(峦林山)自然环境相衬,东南有2500余米的东水西流小溪环抱,形成弯山绕城的护城河;河岸生长着茂盛的小山竹林,形成了环绕古村的竹城墙,西有藤江河,北面有1490余米长气势恢宏的古城墙遗址。古村格局原有3街6市、6座城门、13第宅、48条巷、48口井,四周设内外八景(内八景:文溪玉带、宜阳彩虹、淡田围竹、汴河采莲、六门晨鼓、三街夜市、南塘钓月、北楼望烟;外八景:古寨旗尖、  相似文献   
35.
叶晓兰 《湖湘论坛》2017,(3):168-172
"潇湘八景图"所呈现的文化符号是传统儒家文化与道家出世思想结合后对自然进行"人化"的产物,其文化精神具体化到画作中需要借助一种图式来表达。这种图式选择原型意象、比德意象、文学意象来建构,具有典型化、隐喻化、简约化、诗意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6.
新“沪上八景”中有三景在市郊,其中的“淀湖环秀”一景坐落在上海青浦区淀山湖畔。淀山湖是上海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湖呈葫芦形,面积62平方公里,为杭州西湖的12倍,是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的源头。古代此地曾是陆地,大约秦、汉时沉陷为湖。湖中原有淀山,湖名即源于此。淀山湖像一颗晶莹剔透的明珠,镶嵌在上海的西南境内。它西接太湖,东连黄浦江,烟水苍茫,碧波浩淼,素有“风吹芦苇倒,湖上渔舟飘,池塘荷花笑”的迷人景象。  相似文献   
37.
《长白学刊》2012,(6):F0002-F0002,F0003
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和长江三峡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雾凇,人们通常叫它“树挂”,是雾气和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  相似文献   
38.
就像北京的四合院是北京民居的标志一样,上海的石库门是近代上海民居的象征。石库门凝聚着上海人的回忆,积聚着上海人的邻里情分,是上海独有的“建筑艺术品”。石库门景观因此成为新“沪上八景”之一,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上海世博会中上海馆的外观造型。  相似文献   
39.
朱亚夫 《今日上海》2010,(10):28-30
外滩是上海的精致名片,是上海城市的象征。外滩在公众心目中享有很高的美誉度。有例为证:今年6月中旬,为参加“两岸城市艺术节——台北文化周”,台北市市长郝龙斌来沪,上海市长韩正亲自陪同郝龙斌参观经过改建后的新外滩。两人徒步观赏外滩的浦江两岸风光,引来大批游客“追星族”,有的游客还以外滩为背景与两位市长合影。  相似文献   
40.
五峰飞漂似激湍 松声飒飒水声寒 越野车到达五峰镇后。拐进了一条山间小路,在路的尽头我们看到了五峰山。从远处看,它的确“形如举掌”。行走在山间小径上,踏着当年张思宪的足迹拾级而上,两旁灌木丛的枝叶,时不时挡住了我们前行的脚步。参天的大树,如同一把把巨伞。幸好还是春日,枝头树叶没有展开,如果是夏天,可能阳光就很难光顾这里。这时,我们听到了流水的响声,“五峰飞瀑”的胜景可能就在眼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