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20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31篇
工人农民   54篇
世界政治   25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3851篇
中国共产党   1160篇
中国政治   2381篇
政治理论   862篇
综合类   1390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782篇
  2013年   766篇
  2012年   841篇
  2011年   940篇
  2010年   775篇
  2009年   900篇
  2008年   794篇
  2007年   579篇
  2006年   530篇
  2005年   413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289篇
  2001年   222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行政非诉执行的“裁执分离”是人民法院为解决行政案件“执行难”问题而采用的一项创新性制度,从司法实践看,该项制度对解决非诉行政案件中的“执行难”问题,特别是涉及不动产类案件的“执行难”问题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此项制度创设过程中法律依据和理论储备不足,以及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司法实践也引发了不少困难与问题。需要从立法、司法解释、执法以及法律监督层面进行监督和规范。  相似文献   
852.
我国《民事强制执行法(草案)》有关执行要件事实的规范主要是从法院审查的视角出发,易引起立案审查、执行审查、实体审理的模糊与混同,且在外部制衡缺失之时很难贯彻“实体—程序”的二元区分标准。民事执行的审查模式存在职权主义取证范围过度扩张的问题,有必要从当事人证明的外部视角为要件事实的快速查明提供事实信息与证据线索,遏制职权调查的扩张趋势并推进程序层面的审执分离。执行当事人、实体请求权、执行依据的实体审查程序应当明确当事人的应证事实、证明程序和证据方法,实体审理应在言辞辩论而非询问听证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审理;执行受理要件的程序性审查有必要提高立案庭不予受理裁定的标准,执行裁决要件的审查程序应明确适用范围且区分申请与异议。执行要件事实的审查体系在审查标准、救济竞合、统一裁决方面的规范化与证明机制在权利、程序、内容方面的充实化,将有利于实现以执行法官为核心的分权改革机制和以执行救济制度为重点的体系化制度格局。  相似文献   
853.
浅谈我国民事执行原则及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执行程序的基本原则是执行法的基本原则以及具体规则的本源或出发点。我国现行民事执行法律程序遵循依法执行原则;执行标的有限原则;申请执行与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执行相结合原则;强制与教育相结合原则;人民法院执行与有关单位、个人协助相结合原则。这些原则对于完善我国民事执行立法,加强执行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同时与执行工作实际需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应增加以下原则:一是当事人主义为主,以职权主义为补充;二是提高债权实现的实效与保护债务人基本人权与善良风俗相结合。  相似文献   
854.
【裁判要旨】在民事执行程序中,应当正确判断依法查封和超标的查封情形,妥善处理好依法突出执行工作的强制性和善意文明执行之间的关系。对是否属于超标的查封,应坚持依法执行原则、合理适度原则和比例原则,按照以下步骤综合判断:一是查明案件申请标的数额.  相似文献   
855.
856.
857.
“街头创新”已成为街头官僚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国内情境下的研究也已关注到这个主题并考察了这类创新的发生机制。鉴于唯有可持续、也即能被持续执行的创新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创新,因此还需进一步考察街头创新在被发起后何以能持续的问题。对既有相关研究的回顾与分析表明,街头创新能否持续取决于能否实现执行有效性并规避合法性风险。以Z市卫生监督所的一项被称作“动态量化监管”的监管模式创新为个案的分析表明,街头官僚机构管理者所拥有的权力与创新执行所能取得的实效交互地促成了创新的执行有效性,而营销与脱耦并用则是有效地规避合法性风险的积极且务实之举。  相似文献   
858.
政策执行的模式转换是政策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界较少从政策属性角度关注特定场域内政策执行模式因何且如何多次转换。本文基于拓展的“模糊-冲突”分析框架,以个案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为考察对象,发掘政策执行模式转换的过程及其逻辑。研究发现,同一政策执行周期内,即使政策目标、政策地点、政策受众等要素保持稳定,执行模式亦可能发生动态转换。政策执行模式的动态转换,关键在于政策模糊属性与冲突属性产生高低变动,信息完全度、政策网络间关系、激励、资源等成为作用于政策属性的关键性前置要素。就再分配型政策而言,信息扩散对比、经验积累学习和制度优化有利于降低政策模糊性,减少政策执行变通的空间,而充足资源、适当的激励以及模糊对再分配型政策的同一认知则有助于淡化政策的冲突属性。立足于政策执行的基层经验,拓展“模糊-冲突”框架,将政策执行模式的静态分类推进到不同模式间动态转换阶段,有助于增加中国场景中政策过程的理论解释效度。  相似文献   
859.
政策执行主动加码是各层级政府为了确保完成政策任务而普遍采取的执行策略,适度加码可提高政策执行效果,但过度加码对政策及其执行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减少政策执行主动加码问题成为各界广泛探讨的重点话题。政策执行主动加码的主要表现为政策执行过度化、政策执行“一刀切”与政策执行形式化,其主要危害为政策执行结果失控、政策协同效应失调、助长地方形式主义、损害群众正当权益等。政策执行主动加码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压力型体制及其行政压力、层级间双向责任规避、官员晋升导向及其政绩考核机制、相对模糊的自由裁量权边界。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改革完善压力型体制、压实政策制定及执行的责任、健全政绩考核制度、规范自由裁量权运用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60.
叶竹盛 《南风窗》2013,(2):82-85
法治最核心的内容是不仅仅要求普通的公民遵守法律,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政府也和民众一样遵守法律,也就是说用法律规则来限制政府的权力。法治已成中国政治热词。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上,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针。去年底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但是,中国在法律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