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篇
法律   154篇
中国共产党   276篇
中国政治   391篇
政治理论   149篇
综合类   23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在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下,根据乡村社会现实探索不同的乡村治理模式,实现在党的领导下,政府、社会、村民共同参与的乡村治理机制。宁夏J县根据所辖乡村社会现实,创建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主要围绕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建设“两项载体”,成立“两支队伍”,实现“三个效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下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机制。J县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的实施增强了村民的主体意识,培育了村民的公共精神,在乡村治理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但同时也存在主体责任、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落实不到位等现实问题。因些应通过强化村级党组织的领导、积分细则制度的完善、村民公共精神的培育等策略,推动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效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972.
徐岩  石力 《青年探索》2022,(4):51-63
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服务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服务于弱势群体的民办公益机构蓬勃发展起来,但这些机构的从业者面临的工作困境往往被忽略,是“情怀”还是“收入”影响着这类青年公益人对工作的感受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本研究以从事公益性服务行业,在孤独症儿童社会融合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民办孤独症服务机构中的职业照顾者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该从业群体的社会结构性因素、共情能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包括收入在内的多个重要社会结构性因素与工作倦怠关联显著,此外,研究凸显了共情能力的重要性及其与工作倦怠的复杂关联,即同情与认知共情是比收入等物质因素更重要的保护性因素,能有效缓解工作倦怠,而情感共情则会加重工作倦怠。由此,研究建议在关注这群青年公益人物质困境的同时,更要重视人文关怀,培育他们的职业共情能力,以避免过高的情感卷入,缓解工作倦怠,提高职业照顾质量。  相似文献   
973.
余潇枫 《人民论坛》2022,(15):22-25
外来有害生物通过“暴涨式蔓延”“无敌型杀手”“隐性式攻击”等方式造成形态各异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其安全威胁的主要特征有高度隐蔽性、无序撒播性、灵活多变性、危害传递性。为此,要从大安全观与“全域安全”的新视角,重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带来的非传统安全挑战,不仅要努力搭建国家间、区域间、国际间有害生物信息和技术交流合作的智网化平台,还要为全球非传统安全维护特别是生物安全共治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74.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顺应新形势新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加强城市基层党建作为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水平的关键,完善体制机制、织密织实网络、汇聚多方力量、精准精细服务,努力实现城市发展与群众福祉同频共振、相融共进.  相似文献   
975.
刘菁 《前线》2022,(12):50-52
诚信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我国有很深的文化根基。加强诚信文化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现实路径之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共建的主体力量是治理共同体,共治的重心在于基层治理,共享的对象是人民创造的实体和智力成果。新时代背景下,传统诚信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形成、社会治理的重心向基层下移、社会治理成果的共享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探索社会治理新范式。  相似文献   
976.
如何实现生态利益在地方政府、社会、企业之间的适度均衡与共享是区域生态治理的关键所在。基于协同视角考量区域生态环境这一公共事务治理问题,强化共容意识,致力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努力形成一种"综合决策、联合执法、组织激励、信息共享"的生态治理协同机制,是生态资源特性的内在要求、政府治理创新的实践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然要求,也是实现区域生态共容利益的应然逻辑。  相似文献   
977.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在农村地区主要采取了"统治"、"自治"与"共治"三种治理模式。贵州省凯佐乡的参与式治理实践就是一种"共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乡村治理绩效。对于民族地区来说,采用参与式治理这种"共治"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乡村社会发展,破解地区发展难题,而且还可以在治理过程中吸纳政治参与,缓解或化解因政治参与渠道不畅带来的压力或紧张,既可以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又可以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78.
在协同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结构中,社会组织作为重要外部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可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通过对北京市某支持类社会组织的调研发现,社会组织在基层社区治理中主要承担规范化建设、培育赋能、搭建资源平台、推动“五社联动”的作用,面对社区不同治理主体分别扮演着合作者、参与动员者、陪伴者的角色。目前依然存在政府购买服务成效不足、社区居委会配合度不高、居民对社会组织认同感不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79.
以1991—2019年我国中央政府颁布的274份住房公积金政策文本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共词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住房公积金的政策变迁以及不同时期的聚焦点。研究发现:尽管我国住房公积金的政策聚焦点发生了显著的政策内容变迁,但是一直关注于保障缴存者合法权益、促进我国住房保障事业发展。据此,应进一步在公积金缴存覆盖范围、利用效率和监督管理方面完善公积金政策,加强其政策保障性,并完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980.
刘云 《行政与法》2022,(11):29-38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深化社会治理理论研究、回应社会治理诉求的时代必然。当前,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还存在治理主体间权界不清、集体治理行动受阻、治理文化认同不一致等困境,因而必须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法治建构。多元共治是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核心内涵,也是社会治理共同体法治建构的逻辑起点,在法治赋权和明确各治理主体法定角色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协同治理的法律框架和权责清单,形成协同治理有机体系,建立平等协商对话机制,能够规范治理主体的治理行为、激发治理活力,提高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