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孙肖远 《党建》2014,(9):8-9
中国的现代化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主要基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现代化通常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面临着历时性与共时性并存的境况。因而必须选择一条符合自己实际、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复兴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四个维度,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2.
历史制度主义作为一个制度分析理论,它既是历史的,也是制度的.对行政决策过程附以民主的理念能为行政权力运行的技术层面的操作提供正确的方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历时性分析,我们发现制度的变迁存在着难以避免的路径依赖,这成为制约我国行政决策民主的障碍;从历史制度主义的共时性角度分析,制度同行性的压力使得行政决策的民主化难题有了突破的可能.  相似文献   
23.
新时代中国正处在信息化发展的全新历史机遇期,网络强国建设的伟大工程正在全面展开,其中,至关重要的网络综合治理、网络正面宣传等环节与网民问题紧密相关。网民作为网络社会中人的属性,其内涵在网络强国建设背景下不断出现新的变化。推进网络强国建设需要围绕网民个体与群体、历时与共时、虚拟与现实、自由与规制等基本特征,分析网民类型,明晰网民在知识和能力提升、思维过程和体验、自由而全面发展等方面所面临的成长困境,从而在网络强国战略中既释放网民主体活力,又将这些活力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  相似文献   
24.
邓正来 《法学研究》2006,(5):99-110
在中国进入世界结构以后,中国法律哲学在重新定义中国和审视中国问题的时候必须建构起一种关系性视角。在关系性视角下,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结构具有了双重性,与此紧密相关,世界结构也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强制。在这种双重强制下,中国的问题就成为了共时性的问题。这种双重强制的世界结构构成了中国法律哲学基本使命的历史性条件,它要求中国法律哲学经由关系性视角和共时性视角的建构去重新定义中国,同时建构起主体性的中国,并据此建构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25.
中国"三次法律革命"的历史意蕴在于第三次法律革命实质上意味着我们放弃了计划经济时代对西方非主流现代性的诉求,这实质上给我们带来了有别于"古典传统"的一种新传统,即国家主义的"计划经济新传统",这种"新传统"与现代性是矛盾的,此矛盾是中国法的现代性问题的最显著特征。主流论者对此的回避不仅有悖于现代性的理性精神,也事实上造成了"中国"的缺位。中国法的现代性问题"传统"与"现代"的矛盾实质上具化为四种共时性的矛盾:古典传统与现代性的矛盾、"计划经济新传统"与现代性的矛盾、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矛盾,以及第一现代性与第二现代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26.
法的现代性特别是中国法的现代性问题,是整个"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对"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的研究必须进行语义和语境分析的哲理性思考和历史性考察;解决中国的"现代化"与"现代性"问题包括"法的现代性"问题,有中国自己特殊的国情和境遇,因而形成了我们面临问题的特殊复杂性,即"历时性问题的共时性解决"和必然要面对的"双重巨大压力";面临问题的特殊复杂性和解决问题的特殊难度,又决定了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主体性智慧和妥当的实践性对策.  相似文献   
27.
王传兴 《欧洲研究》2012,(1):115-127,3,4
国际体系变迁是当今国际关系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界定标准的差异,国际体系变迁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区分。本文中的历时性和共时性两种类型的国际体系变迁,是以时空标准来进行区分的。由于这两种类型的国际体系变迁存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空间上的连接关系,因而这种归类有助于避免机械地将"体系本体转型"与"体系要素转型"割裂开来。在作为国际体系基本单位的不同——同质性与异质性——国际行为体之间,其结构性权力变化、结构性权力的持续时间和稳定性,以及结构性权力来源领域的相对重要性等,在这两种类型的国际体系变迁中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现代历时性/共时性国际体系变迁中的结构性权力变化充分体现了这种差异。如果当今正在发生的是又一次历时性国际体系变迁——即从现代国际体系到后现代国际体系的变迁,那么其对新型国际体系的结构性权力变化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中国改革选择先易后难的路径,决定了新旧体制的长期并存,也决定了各种利益关系将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不稳定状态。同时,由于"晚发外生型现代化"的境遇,决定了中国在改革的进程中需要共时性地完成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系统变迁,各种矛盾将集中展现。新形势下,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相似文献   
29.
文化博弈与文化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奎清 《长白学刊》2005,3(5):101-104
多元文化并存是目前我国文化领域的一个突出特点,并存的多元文化状态不是静态与彼此等值的,而是动态与相互博弈的.当前我国文化领域共时性地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四个维度"的文化博弈基本格局.文化博弈必然带来文化冲突,进而要求文化整合.确立文化自觉的整合理念、文化认同的整合意识、文化创新的整合观念及与社会进步相一致的文化整合取向和原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0.
李守明 《前沿》2010,(24):194-196
大学理念是大学的精神内核,是任何大学要实现生存与发展所必须反思的首要问题。从共时性角度看,大学理念具有恒定性的本质规定性,它是一切大学成就其自身为大学的本质共通性;从历时性角度看,大学理念具有阶段性的时代具体性,它是不同时期与不同类型大学得以展现自身独特性的时代差异性。从这两个角度把握大学理念的双重性,有助于我们提出既符合大学理念本质,又适应当今我国大学教育实际情况的当代大学理念新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