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9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78篇
中国政治   137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改革开放20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党的十五大又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了第二个春天。从吴县市的情况看,农副工各行各业出现了各种类型的专业户、种粮大户、养殖户、吊装运输户等,个体私营经济星罗棋布、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个体私营经济已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但要进一步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以下三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政策上要给予扶持。如果说党的富国强民政策,使乡镇工业成为苏南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则今天正确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同样需要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302.
孔子及其儒学,早已成为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成为"中国人"这一人格模式的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内核.本文拟对"中国人"的人格构成中的孔学内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03.
江西元 《当代亚太》2007,(12):20-27
在重构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思想运动中,"新天下主义"代表了一派重要的思潮,但其立论不完全切合当前中国外交的现实需要.现代中华思想已由多种元素构成.中国社会伦理道德正快速走向现代化、多元化、复合化.中国在基本完成塑造现代政治民族的任务后,开始重新认识和肯定自己固有的文化,向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复归.这将缩小中国与国际社会在政治上的差异,并增加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达成双赢战略妥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04.
在武侠小说里,金庸先生对"天下"更多地注入了一种伦理的、历史文化的元素。金庸武侠小说的地理历史文化政治语境,使小说有了成为一种新认识的文化的可能性。武侠不是一种情绪,它是一种文化,它最撼动人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电视传媒对金庸武侠小说的传播和诠释,意味着一个文本被夸大时代的到来,同时也意味着作者与读者第一互动的文学意义的结束。  相似文献   
305.
“和谐世界”理念与新自由制度主义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自由制度主义将制度经济学的思想引入国际关系领域,主张在国际层面建立广泛的机制和制度实现国际社会的长久稳定。"和谐世界"理念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天下观"与"和谐观"共同构成了"和谐世界"理念的主要内容。"和谐世界"理念与新自由制度主义在认定国家间利益存在和谐性方面有着共通之处。同时,"和谐世界"理念在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一致性及对世界政治最优状态的设想两个方面做出了与新自由制度主义理论不同的判断,为当前世界秩序的调整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306.
张载与王夫之关于“如何实现分配之‘公’”存在明显差异。张载从天地一体的本体论出发,认为人共禀太虚与气而生,君主应当以博爱之情汇通天地生民,并在“天下一家”的整体视域中实现物质资源分配,在张载看来井田制所具有的“均平”思想是化消宋代兼并对抗,实现“天下一家”最终理想的有效制度。王夫之则从经验性的“私利”出发,注重民众欲望的多元性,试图以协调天下人“公欲”的方式,实现“公天下”的理想目标,因而主张破除传统的“均田”“限田”,倡导“人各治其田而各收之”的土地政策。两种不同分配方式的背后,究源于两人对“公天下”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307.
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一,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人类解放理论和共产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坚持胸怀天下,也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形成于四个历史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坚持胸怀天下,在实践中要求中国共产党拓展世界眼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借鉴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格局,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08.
“天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和核心范畴,蕴含着“以天下为己任”“天下大同”“得民心者得天下”“天下一家”等许多优秀的价值原则和文化理念。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任,终其一生为之奋斗;将大同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对接起来,指明了中国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路径;强调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对人民负责,共产党应诚恳接受人民监督以跳出历史周期率;主张世界各国和平共处,世界各民族互学互鉴。毛泽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09.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观”和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精神内在规定着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世界眼光、天下胸怀、人类情怀的政党。历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致力于为人类作出贡献,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胸怀天下的历史,就是不断为人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历史。新时代,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将始终胸怀天下,牢记“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谋进步”的初心使命,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智慧和方案,彰显社会主义文明的独特优势,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310.
“坚持胸怀天下”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得出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党的二十大又将此经验作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内容写入大会报告。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百年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理论逻辑在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理论创新。坚持胸怀天下在实践中对于党的自身建设、中国梦目标的实现以及人类文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行动价值。这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质,体现了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思维,诠释了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