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4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4篇
各国政治   260篇
工人农民   141篇
世界政治   16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77篇
法律   1017篇
中国共产党   6085篇
中国政治   7681篇
政治理论   958篇
综合类   161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83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466篇
  2014年   1410篇
  2013年   1340篇
  2012年   1550篇
  2011年   1362篇
  2010年   1357篇
  2009年   1357篇
  2008年   1399篇
  2007年   1040篇
  2006年   1325篇
  2005年   884篇
  2004年   790篇
  2003年   806篇
  2002年   752篇
  2001年   595篇
  2000年   59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孙璐 《知识产权》2007,17(6):79-79
2007年11月17-19日,由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主办,云南省农业厅、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举办的首届“农业知识产权论坛”在美丽的春城昆明召开。参加此次会议有来自农业知识产权领域的有关专家、农业部政策与法规司、种植业管理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厅科教处知识产权工作的负责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的有关领导以及有关新闻媒体的代表100余人。农业部科教司副司长石燕泉到会并致辞,他分析了知识产权与我国农业发展的关…  相似文献   
62.
一是抓紧研究和解决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从战略上提出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更有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3.
祥云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五”以来,祥云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方针,培植烤烟、蚕桑等支柱产业,积极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促进强村富民,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三农”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到2006年,全县建成优质桑园基地10万余亩,有桑农26370户,全年养蚕9.2万张,产鲜茧3800吨,销售鲜茧收入突破1亿元。而大力发展蚕桑生产的云南驿镇棕棚村成为了全县、全州发展“一村一品”的典范。  相似文献   
64.
田耕 《小康》2006,(8):88-89
阿根廷发达的农业世界闻名,他们坚持贯彻“农民也是公民”的理念,最大限度地保证农民的公民权利,让农民安心地留在土地上。  相似文献   
65.
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着力提高农业竞争力。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五大转变、把握六大环节、建设七大体系的发展思路与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66.
对农产品领域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农产品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在激烈的农产品竞争中,地理标志农产品成为数量、价格竞争之外的有利武器,所以对特色农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针对我国是农业大国的特殊情况,本文选取农产品这个特殊的视角探讨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期望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农产品是地理标志保护的主要范围地理标志的保护是近年来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  相似文献   
67.
浅谈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前,我国城乡之间一直未能建立起均衡增长和良性循环的关系,导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凝固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城乡联系显著增强.但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城乡经济仍未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党的十六大深刻总结几十年来我们党在处理城乡关系问题上的实践经验,提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大思路,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新,是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按照这个思路,要使城市和农村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68.
《劳动保障世界》2005,(7):20-21
长岭县是典型的农业县,幅员面积5728.4平方公里,总人6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4万人,剩余劳动力10万人左右。近年来,我们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作为推进“一推双带”、实施开放兴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战略性措施,加强引导,积极扶持,搞好服务,使全县劳务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去年,全县共输出劳务人员51200人,实现劳务收入2亿多元,  相似文献   
69.
邹进泰 《政策》2005,(2):11-13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200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深入分析了当前形势,全面部署了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着重研究了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在新的一年里,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不少新课题、新挑战。 1、我国粮食生产局面依然严峻。2004年,尽管粮食产量与2003年相比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但是我国的粮食问题依然十分严峻。一是与历史上的最高年产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1996-1999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平均达到5亿吨,2000-2003年平均产量只有4.5亿吨,减幅超过5000万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任务艰巨;二是  相似文献   
70.
尽管农产品贸易是敏感而复杂的问题,但《农业协定》毕竟通过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减让农业支持和补贴等制度,确定了农产品贸易的基本规则,并为其逐步自由化留下较大发展空间。中国在经济腾飞中付出了农业发展滞后的代价,现在正处于调整国内农业结构和农产品进出口结构的关键时期,需要利用协定的抽象模糊性,适时完善农业立法及其配套规则,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工农业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