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12篇
世界政治   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篇
法律   351篇
中国共产党   416篇
中国政治   410篇
政治理论   180篇
综合类   36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曹越  胡文君 《求索》2022,(3):144-153
运用事件研究法与多元回归法可以考察“社保入税”改革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投资者将“社保入税”改革视为利空消息(市场反应显著为负),并且“社保入税”首次宣告(2018年7月20日)的负向市场反应显著大于第二次宣告(2020年10月30日)的负向市场反应。同时,从规制压力、抗风险能力和财政分权三个维度考察“社保入税”市场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劳动密集度高和盈余管理水平高这类规制压力较大的企业,其负向市场反应更加显著;非国有企业和内部控制质量低这类抗风险能力较差的企业,其市场反应更加消极;注册地在财政分权程度低省份的企业,其市场反应更加消极。  相似文献   
42.
自由主义的国家中立学说成为现代人理解国家存在意义的主要方式。施米特激烈批判这一点,并将之追溯到霍布斯思想中蕴含的利维坦死亡因素——内外之分。然而,施米特过度地解读了霍布斯。主权问题是现代政治思想中最为重要的问题,霍布斯构建利维坦的目的是带领人们走出混乱无序的战争状态,重塑有安全保障的个人自由。社会多元力量威胁着利维坦的生存,国家必须有明确裁断和强制力量才可能实现其存在的目的。唯一的区别是,霍布斯的国家不需要带有价值追求的色彩,看起来处于一种中立状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家真正处于彻底中立的状态、不需要对价值作出裁断。  相似文献   
43.
当前,作风建设监督机制总体上是适应形势和任务需要的,但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制度规定不太精准,原则性监督制度多,具体化、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或办法少;一般性制度多,操作程序性制度少,导致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效果.推进作风建设防控监督常态化,关键在于加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建设,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  相似文献   
44.
30多年的中央地方权力关系的调整改革实际上是中央政府的行政性放权,作为市场经济转型初期的特定产物,其将会在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推进中被否定。制度化分权替代行政性放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走向制度化分权的改革进程中,要注重建立宏观层面和微观主体的沟通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在整个改革中的核心作用;赋予公众参与地方社会事务管理和监督的权力,将自下而上的监督同自上而下的监察相结合;建立独立的具有较高权威的中央地方权力分解、确认和裁判机构。  相似文献   
45.
王福明 《春秋》2012,(1):41-43
中国传统文化自先秦以来,无论是本土的儒家、道家学说.还是东汉南印度传入中国的佛家文化。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均衡互补,源远流长。儒家、道家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理论体系.而佛教作为外来文化.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交融中.不断增强了中国的特色,形成了“中国佛教”。  相似文献   
46.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彼此互相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看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看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看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看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实际情况看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掌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基本途径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7.
马娟娟 《党史纵览》2011,(10):47-50
一陈独秀与李大钊尽管同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巨匠,思想中有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双方在世界观上的歧异,导致了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态度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有着差异。从具体的历史细节和  相似文献   
48.
龙大道(1901—1931)又名龙康庄,字坦之,贵州锦屏人。1919年到武汉鹦武洲就读,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四年后考入上海大学,阅读大量进步刊物,接受共产主义学说并参加革命活动。1923年11月2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秋赴莫斯科东方大学读书。1925年回到上海从事工人运动。之后任中共上海曹家渡部委书记,又到上海总工会组织部工作。1927年2月参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战斗取得辉煌胜利。  相似文献   
49.
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在世界特别是在西方得到了充分发展,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哈贝马斯正是基于对民族国家的回顾和诊断,提出后民族结构理论,展现后民族结构的可行性,旨在解决民族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为保障社会的一体化与民主制度在跨越民族界限的情况下坚持和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方案。然而,哈贝马斯的后民族结构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后民族结构是否可能,仍有讨论的余地。  相似文献   
50.
创新,写在了人大旗帜上。日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务,而是行动的指南。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用于中国实际创造出来的。它比较年轻且生命力旺盛,但也需要突破几千年封建专制文化残余的牵绊,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仅为人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