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明末大儒刘宗周的及门弟子祝渊,以孝义为则,以“兢兢无负其本心”为为学大旨。祝渊“本心”之学上承蕺山思想,为学重当下高识解悟,为人重笃行持守,其短暂的生命历程,进一步凸显了蕺山学派师弟子“学行一统、德业双修”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2.
陈确是蕺山门下三杰之一,明末淸初重要的儒家学者、思想家。他治学无所依傍、无所瞻顾,唯是是求,绝不附和雷同,故其思想不仅表现出一种处处标新立异的风格,而且体现出强烈的启蒙特性,反映了中国十七世纪早期启蒙时代精神。陈确的启蒙儒学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晚明浙东大儒刘宗周(1578-1645)提出以慎独之学统贯儒家圣学,以此发明人心本然之善,以益于世道教化。宗周所建构的慎独立极之学,是心性合一之学,是本体工夫统贯之学,是救世证圣之学。宗周对朱子"独知"说,既有审慎的批评,更有重要的推展发挥,使"独知"概念不仅具有本体性的理论地位,更成为工夫落实的一个重要途径。独知既是独体之知,可上达天命之性;更是慎独工夫,可与《中庸》诚明之道相互配解。《中庸》言性到极致处,终不脱于尽心;《大学》言心至极致处,终不脱于复性。性宗与心宗,在极致处通贯为一体;在工夫论上,则归宗于慎独。宗周通过参合《学》《庸》,以其独体论和慎独工夫论,全面克服了宋儒心性论、工夫论中的支离之病,充分呈现了宗周理论建构的统贯圆融。  相似文献   
14.
明末大儒刘宗周授徒讲学,弟子众多。董玚、全祖望、杜春生等人曾考索蕺山弟子126名。按照一定标准,在参考刘宗周著述论说及相关史料典籍基础上,可增补蕺山弟子46人。这对于深入了解蕺山学传播与流衍状况,可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实现社会的"和谐"是中国古代众多的思想家不懈追求的理想,明末大儒刘宗周亦不例外.本文以刘宗周的道德理想主义为契入点探讨他在这一问题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面对王学末流域等之弊,刘宗周提出诚意学说.他从对阳明良知论的辩难中提升诚意为根本的道德修养工夫,并论证诚意与有心性合一、天人合一的特点.诚意是"一以贯之"的工夫,它围绕哲学最高范畴"意"展开,并将心、意、知、物统起来,提升了"诚此之意"的城的地位,使其具有了工夫与境界合一的道德理性品质.诚即信,它是刘宗周诚意学说在天人合一与心性合一中将人内在的道德至善外显而确立的一种理想的社会道德规范,构成刘宗周诚意学说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