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656篇
  免费   242篇
  国内免费   300篇
各国政治   267篇
工人农民   875篇
世界政治   10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374篇
法律   8523篇
中国共产党   19610篇
中国政治   22791篇
政治理论   7346篇
综合类   12350篇
  2024年   198篇
  2023年   1047篇
  2022年   812篇
  2021年   1023篇
  2020年   1156篇
  2019年   854篇
  2018年   386篇
  2017年   723篇
  2016年   1125篇
  2015年   1849篇
  2014年   5427篇
  2013年   5873篇
  2012年   7651篇
  2011年   7309篇
  2010年   5963篇
  2009年   5112篇
  2008年   5448篇
  2007年   4051篇
  2006年   3913篇
  2005年   2727篇
  2004年   2387篇
  2003年   2601篇
  2002年   2329篇
  2001年   1756篇
  2000年   1177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后行为主义政治哲学对价值理性的关注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理性对于人类政治来说是灵魂和标志,后行为主义正是因为恢复了价值理性的地位才使得片面追求工具理性的行为主义不致彻底死亡。但是行为主义的价值理性是以工具理性为辅助的,在一定意义上坚持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因此具有很大的现实性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实现农村城镇化,市郊城区化,从农业走向工业,着力打造服务业,努力将蔡甸区建设成为集新型工业、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商贸物流为一体的经济强区、文明新区。  相似文献   
993.
早期儒家的“圣人”人格理论构想包合看两个基本层面,一个是理想的,具有终极性价值的“内圣外王”人格境界,另一个是现实的、具有实践价值的“时圣”人格境界。在早期儒家人格理论的历时性发展过程中,“圣”的人格境界存在看由“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思维转型态势,这种思维转型态势是与早期儒家对于“时”的认识深化过程存在看密切的联系。通过以“时”援“圣”,以及将非主体性范畴——“时”的主体化努力,早期儒家在现实价值实践中也完成了从汲汲于“内圣外王”人格境界向“时圣”人格境界诉求的转型。  相似文献   
994.
领导创新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领导创新事关领导主体自身的得失成败,更事关领导客体的切身利益和现实命运,对于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所在组织和领域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更好地赢得未来成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关于法益成为犯罪客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犯罪客体问题 ,理论界分歧较大 ,有许多不同观点。就其合理性而言 ,法益说比较妥当 ,即犯罪客体 ,应当是指被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由我国刑法所保护的法益。其根据主要在于 :一是深刻揭示了犯罪所侵害的实质 ,二是在理论逻辑上无懈可击 ,三是切合了现代民主政治和人权观念的新发展 ,四是具有其特殊的机能 ,五是完全切合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但是 ,法益理论本身也面临许多挑战与悖论 ,尤其是法益价值构造与价值取向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6.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的推动,精神动力能充分满足这种社会需要,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精神动力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97.
关于信念、信仰、理想及其科学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是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总看法总方针 ,称之为真理或主义 ;信念是有关社会和人生的基本信条 ;理想则是对经过预测而设计的人们为之奋斗的未来最完美的远大价值目标体系。信念、信仰、理想的确立是个人社会化过程。加大信仰科学化建设力度 ,根本上是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个论断。  相似文献   
998.
行政改革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波 《理论探索》2003,3(2):71-72
行政改革处于中国体制改革逻辑发展全程结合部的战略地位。把行政改革定位在正确处理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上 ,是适应全球化与民主化进程的必然结果。从总体上看 ,我国的制度变迁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性特征 ,从战略与理论两个定位出发 ,强化政府的制度创新职能、实现行政行为方式的转变、政府与社会及政府与基本的社会制度之间关系的完善和规则体系的健全等现实目标 ,是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任务。  相似文献   
999.
入世后 ,金融开放带来的不仅是巨额资本的流动和游资冲击 ,更重要的是国内外经济与金融的互动日益显著。当前 ,在我国产业与金融的改革实践中 ,实施产融结合 ,必将进一步完善我国银行体系 ,创新我国的联合产权制度 ,实现产业、货币和资本市场的对接 ,成功地构筑发达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000.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由行政控制转向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 ,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十六大在全面总结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 ,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享有所有者权益 ,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 ,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表明我国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将由行政控制转向法律规制。这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