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6篇
法律   17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在黑恶组织犯罪案件的侦办过程中,由于此类犯罪操作层面大,取证难,因而大量立案前的调查行为在打黑实践中比比皆是,如对黑恶组织的早期摸排经营,情报信息的甄别审查等。较之检察机关侦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初查制度的日益成熟与规范,立法对黑恶组织犯罪立案前的调查行为并未专门规定,它还处于一个实践概念的层面。黑恶组织犯罪的初查研判在打黑实践中极为关键,是侦查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启动黑恶组织犯罪专案侦查的保障。  相似文献   
52.
对我国职务犯罪案件初查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代社会,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为社会各方面所广泛关注。加强对职务犯罪案件初查的研究与实践,对于职务犯罪案件侦查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的实现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有必要在对职务犯罪案件初查的法律地位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初查的必要性,并对初查中成案意识的相关内容和初查与地方党政的关系进行深刻剖析。  相似文献   
53.
裘鲁峰  赵森 《法制与社会》2013,(21):131-133
初查对于做好职务犯罪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随着新刑诉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通过,初查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更加凸显。但是,在新刑诉法实施后的这段时间里,实际办案工作中,初查工作出现了不精细、期限长、成案率低等相关问题,影响了初查效果和职务犯罪案件的侦破。本文将以新刑诉法为依托,结合初查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对如何做好职务犯罪初查工作进行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54.
初查原则之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初查原则是指贯穿于整个初查全过程,体现初查目的价值,揭示初查基本特征,并对初查立法和初查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行为准则。构建初查原则应把握初查原则的确定因素及其基本特征。初查原则可以确立为依法原则、控权原则、协同原则等三个一般原则和必要原则、秘密原则、有效原则、适度原则、保护原则等特有原则。  相似文献   
55.
职务犯罪的初查工作是指检察机关自侦部门对报案、控告、举报、自首及其他可能涉及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的材料和线索,按照案件管辖所进行的必要审查和调查,以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存在,是否需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专门的司法调查活动。这种审查和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判明是否有犯罪事实存在,是否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以便决定是否立案。但职务犯罪初查制度在侦查机关的广泛施行并不代表其必然具有合法性及合理性,在实践中存在着不少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56.
刑事初查程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立案之前的初查程序一直是困扰侦查机关的难题。对于初查可以采取的方式和初查的内容,理论界存在很多分歧,实践部门也各行其是。在用比较法角度考察初查程序的“应然”状态下,可看出我国的初查程序在法律属性上处于一种极其尴尬的境地,存在根本性缺陷。为保证刑事诉讼目的的顺利实现,必须对我国的刑事初查程序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57.
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初查是最容易引起争议的一个问题。有关初查的性质和任务、初查与侦查之间的关系问题,学界始终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本文从公安机关初查工作几个理论误区入手,论述了公安机关初查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具体分析了初查工作的性质和内容,最后探讨了初查与侦查工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8.
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在经济犯罪侦查工作中普遍实行“初查”制度。“初查”制度包括哪些内容,至今尚无全国统一的规定,公安理论界也没有权威的阐释。笔者据所掌握的资料,将其初步表述为:“初查,是侦查人员接受经济犯罪案件或发现经济犯罪线索后,在立案之前,对案件材料和事实情况所进行的初步审查和调查。其目的是查明是否具备立案条件,即:有无犯罪事实发生、是否应该追究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59.
我国公安机关的初查程序作为"实践先行"的典范,其理论研究一直处于法学领域的盲区,致使法律的滞后性显而易见,初查的实然状况与应然理想相去甚远,初查的本源目的和特殊意义难以实现.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初查的规范性不足,立法对于初查程序的案件适用类型、审查时限、具体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不仅零散,而且存在大量空白和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60.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等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颁布实施使得现阶段初查工作模式面临转型。但转型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贿赂犯罪初查工作模式的转型,当中面临的制约因素需要结合实践进行分析归纳,这些制约因素主要包括案件办理过程中形成的线索倒逼机制、公职人员隐私范围认定的不明确以及初查周期评估的缺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