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7篇
法律   53篇
中国共产党   51篇
中国政治   75篇
政治理论   32篇
综合类   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无论世风如何变迁,教育都要恒久坚守唯学是求、唯理是尊的超越性精神。在社会已经多元开放的价值体系中,教育要拒斥各种"利益"的诱惑,秉持不唯上、不唯利、只唯理的理念,用理想之火点燃生命之灯。  相似文献   
232.
学术界对密尔著作中的自由原则和功利原则的认识颇有分歧,以致出现了"两个密尔"的误读.密尔不仅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也是一个功利主义者,而且是将其哲学基础一以贯之奠基在功利原则之上的自由主义者,他的自由原则与功利原则是相互涵摄的.  相似文献   
233.
何裕宁 《人民论坛》2012,(35):182-183
文章对中国文化视域下的功利观现象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现代主义与中国文化社会功利观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该客观正视功利主义对现代中国社会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强调在社会主义的发展时期,只有将集体主义与功利主义进行全面的结合,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34.
郑海波  李吉芳 《前沿》2013,(13):129-130
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增进利益和幸福,教育能增进社会的利益并给个人带来幸福,故功利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当前的高等教育无论是学校、大学生还是社会对学校的需求都凸显了高等教育的功利性.教育的功利性并不必然决定教育一定会急功近利,而当前教育有功利的倾向,并不是所谓的“功利主义教育”或者“教育功利化”了.  相似文献   
235.
甘草 《各界》2013,(6):6-8
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有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冯友兰以“三史六书”建立了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三卷书”先生,  相似文献   
236.
在刑罚学的视野中 ,公平与效益的关系集中地体现为报应与功利的关系。报应与功利密切关联 ,统一地构成刑罚合理性的整体。刑罚公正与刑罚效益的平衡 ,公正与功利关系的处理应遵循以下三条定律 :调和兼顾律 ,报应限制功利律 ,有利让步律。  相似文献   
237.
曾鼎忠 《求索》2005,(11):95-96
英国法律家边沁最重要的功利原则和他的立法理论中的伦理计算法大部分获益于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里亚。边沁还以惊人的毅力抓住了贝卡里亚提出但没有详论的有关犯罪预防与惩罚、废止死刑等原理,对它们作出清晰的定义,并予以借鉴和发展。然而,边沁从贝卡里亚那里所获益的,也仅仅只是任何理论家从本学科先行者那里得到的益处。贝卡里亚只限于讨论刑法,而边沁的改革计划却包括了法律的全部领域。  相似文献   
238.
金融危机所暴露出来的华尔街金融大鳄的贪婪和寡廉鲜耻使商业道德问题被放大,社会对这一议题给予了更多关注.而且,研究商业道德对理解和评估劳动关系的行为、政策和结果更显重要.本文通过一个理论框架,概述了功利、自由、责任、公平、美德、关怀等六个道德理论,说明劳动关系行为中的许多冲突其实反映了不同道德理念的对抗,而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应强化劳资双方认同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239.
240.
《科学社会主义》2021,(2):43-51
所有权、自由、平等、功利是自由主义正义观的四个关键词,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从所有权与正义、自由与正义、平等与正义、功利与正义这四重向度对自由主义正义观的"权利悖论"进行了立体化分析,深刻揭示了自由主义正义和资本逻辑既相互耦合又相互否定的辩证关系,指认了自由主义正义观不过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交换主体双方意志自由、契约自由的观念体现,他们服务于且遮蔽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真实本质。与自由主义正义观不同,马克思从超越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人类社会这一全新的理论视阈和价值基点来重新思考自由、平等、正义的真实实现,从而实现了对自由主义正义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