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8篇
法律   54篇
中国共产党   78篇
中国政治   61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专利法》第33条规定了"修改不得超范围"原则。但如何理解和适用该原则,专利审查部门与实务界在此原则上存在分歧与争论。例如,关于《专利法》第33条的立法目的之争;关于如何理解"原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记载的范围"之争;关于修改原则与修改方式、修改时机之争;关于修改与"禁止反悔"原则的关系之争等。从专利法的原理体系出发,针对上述法律论争做出简要介绍与评论,以期业内全面探讨"修改不得超范围"原则。  相似文献   
42.
2013年6月17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萨利纳斯诉得克萨斯州一案作出最终判决,该判决对不得被迫自证其罪的权利进行了限制:被追诉人在非羁押状态下行使沉默权应当进行明示,控诉方可以对被追诉人非羁押状态下的沉默作出不利评论。该判决削弱了美国联邦宪法第五修正案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导致被追诉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处境被恶化。虽然该案判决对不得被迫自证其罪的权利进行了限制,但是没有动摇沉默权制度。我国应当确立沉默权制度,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并且可以对该权利进行合理的限制。  相似文献   
43.
纵博 《法律科学》2014,(4):69-77
由于我国的刑事证据立法及司法解释欠缺指导理论,在立法和司法解释制定过程中也未能清晰界定基本的证据法概念,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中将各类不同的证据规则都以不得作为定案根据条款的形式进行规范。从证据法理上可将我国的不得作为定案根据条款大致分为四类,即狭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据的客观性保障规则、证明力评价规则、严格证明规则。对于这四类规则,要分别从法理出发探讨其合理性及适用问题。对于狭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来说,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以典型案例等有效方式对其实践适用进行指引;对于证据的客观性保障规则来说,要使其具有必要的灵活性,并改变其适用方式;对于证明力评价规则来说,那些对法官采信证据形成不当限制的规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适用;对于严格证明规则来说,要将严格证明解释为一个独立的成为定案根据的条件,并且完善举证质证方式、心证公开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44.
不得自证己罪原则在行政调查领域的适用,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是一个宪法问题。在我国,从长远来看,不得自证己罪原则的适用,包括刑事诉讼领域和行政调查领域,是必然的趋势。在行政调查领域,适用不得自证己罪原则,应当考虑行政法本身的特点,与行政程序中的证据规则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45.
6月13日,袁纯清书记在省文联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深情地说,梦承载的是理想,体现的是追求,反映的是精神,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追求。追梦需要奋勇前行,圆梦需要顽强毅力,实现中国梦、山西梦更需要发达的经济、繁荣的文化和强大的精神。为更好地实现中国梦、山西梦,我省各地正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努力拼搏着,使梦想成真。他们的"小康梦"、"发展梦"、"山西梦"及至"中国梦"能启迪我们的智慧,放飞我们的理想,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46.
马爽 《法制与社会》2013,(21):20-21
沉默权是现代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权利,是被告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制约公权力侵害的重要手段,起着体现刑事诉讼价值、实现刑事诉讼程序公正、完善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作用,没有沉默权的权利体系是不完备的权利体系。在刑事诉讼中明确沉默权的规则,并建立配套的保障机制,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实现实体公正与程序正当、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等诉讼价值上进行选择的态度,也能够反映出一国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的保护状况和诉讼过程的文明程度。现从沉默权的起源与发展谈起,解析沉默权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沉默权对于发现案件真实的利弊,结合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现状,建议设立有限制的沉默权,从而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47.
<正>《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实录片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亲历者的诉说,全景式地揭示了苏共执政74年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拥有近2000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是如何丧失了执政地位,社会经济发展如何倒退,人民生活陷入生灵涂炭。苏联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让人触目惊心,痛心疾首,引发反思,综观全片,发人深省、感触颇多,对于当前我们党执政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不动摇。苏共灭亡的特点是彻底否定党的历史和党的领袖人物,导致党员理想信念坍塌和党的形象毁损,动摇了党和国家的根基,出现了灾难性的后果。苏共的历史悲剧昭告我们,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不能丢,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动  相似文献   
48.
不得自证己罪原则是指任何人不得被强迫作出不利于自己的供述,其法律效果包括禁止处以刑罚等制裁、禁止在举证责任上产生不利于被告的事实推定效果、禁止加重量刑、供词在证据法上无效。不得自证己罪原则有在行政调查领域适用的必要性,可采用向公民直接赋予不得自证己罪特权或公民虽不享有绝对的不得自证己罪特权,但拥有刑事追诉的相对豁免权利的适用方式。在我国立法基于行政调查效率的考虑,主要强调行政机关职权调查范围扩张的背景下,应在暗中取证领域先行引入不得自证己罪原则。  相似文献   
49.
近新颁布的《刑诉修正案》首次确立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立法史上不可忽视的重大进步,它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于人权保护措施的具体落实。它将有效遏制刑讯逼供的发生,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特权对抗国家司法机关,维护其基本权利。然而,只在《刑诉修正案》证据制度章节中添加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一言具体该怎样适用还有待商榷,它如何充分的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人权也还需要进一步在制度和实务上做出规范和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50.
李冬 《法制与社会》2012,(19):79-80
在最新的刑诉法修订中,新增加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规定,但其与第118条规定的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讯问应当如实回答的规定看似相互冲突。对此,本文认为,如果将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视为一项宣示性的法律规定,而如实供述仅仅是一个具体操作性规定,适用时就可实现保障被追诉者人权的价值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