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朱铁志 《今日浙江》2014,(23):61-61
正克里木是谁?不是总政歌舞团的那个著名歌手,不是《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中吟唱的那个新兵,而是前不久受到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奖励的普通维族老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会上,78岁的克里木身着维族服装,头戴维族小帽,作为代表上台领奖,用很不纯熟的汉语发表获奖感言。短短5分钟的发言,被无数次热烈的掌声打断。人们发自内心地喜欢、尊敬、佩服这位朴实善良的老人。是什么使这个再普通不过的老人成为当天颁奖会上的  相似文献   
42.
公司     
《小康》2015,(1):13
1合并部分税目将工薪所得、劳务报酬、稿酬等经常性、连续性劳动所得等,合并为"综合所得",其他财产性所得以及临时性、偶然性所得仍作为"分类所得"2完善税前扣除在合理确定综合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的基础上,适时增加赡养老人支出、子女教育支出、住房按揭贷款利息支出等专项扣除项目  相似文献   
43.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的具体体现,需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早在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44.
宋玉忠 《长白学刊》2004,(2):105-106
在旧中国,知识分子的大多数是指那些进行文化传播的人群,他们的生活来源绝大部分是靠自己从事科技文化教育与宣传的脑力劳动所得,这与马克思主义关于小资产阶级的界定标准完全不同.实际上,旧中国知识分子的大多数应属于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5.
贫困与女性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兰  杨非非  周婵  罗红 《中国司法》2007,(12):35-38
贫困其实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包括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所谓物质贫困,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正常劳动所得的合法收入,不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生命的延续受到威胁的绝对贫困,以及贫困线不断提高,不同地区之间、各阶层之间、各阶层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收入差别而产生的相对贫困。而精神贫困则侧重于情感的匮乏,它受到个人文化水平、价值取向、劳动技能以及心里承受能力的影响。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之间相互作用,成为了影响社会和谐构建的重要因素。一部分人,尤其是遭受历史保守思想侵蚀影响的…  相似文献   
46.
企业利润如何合理分配,怎样确保职工劳动所得?是广大职工十分关心且非常敏感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特别是非  相似文献   
47.
<正> 在中央提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比重过低,进而导致无力增加消费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焦点。改革开放30多年都一直埋藏在企业内部"秘而不宣"的劳资矛盾,今天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企业必须重视且认真解决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会由于影响扩大内需而影响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会殃及社会  相似文献   
48.
章剑锋 《南风窗》2008,(16):26-28
要建立劳动者充分平等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机制,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以及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迫切"宜做之事。  相似文献   
49.
今年初,数字“纷飞”。有一些令人鼓舞,也有一些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50.
刘秀 《理论月刊》2023,(7):63-70
学界关于诉诸劳动价值论能否实现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批判存在异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劳动不断生产工人贫困”的事实也是从“劳动创造价值”这一前提得出的。这一矛盾包含在斯密关于商品价值构成的两种规定性中,一方面强调“劳动是商品的真实价值”,另一方面又从工资、地租、利润三个方面来构成价值。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指出问题的症结是把“劳动所得”同“劳动应得”混淆起来了,并进一步阐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不等同于生产同等劳动所耗费的商品。这样就从劳动价值论推进到剩余价值论,揭示了工人无法买回自己劳动产品的真实原因;也在科学地辨明“劳动所得”不是“劳动应得”的意义上,建构起未来社会超越按劳分配、实现按需分配的现实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