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10篇
中国政治   46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当代广西》2010,(9):10-14
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彻底扫清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制度转型,这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第一次重大抉择。30年前,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恢弘巨幕,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我们这个曾占据人类文明中心地位的古老民族,在落后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个多世纪后,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经济体制转轨,这是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第二次重大抉择。  相似文献   
22.
《新湘评论》2010,(1):38-41
湘潭县位于湖南中部、湘江中下游,土地肥沃,水网纵横,农业人口众多,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早在1927年,毛泽东为了获得对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村的深入认识,曾经专门在这里做过调查。新中国成立以后,湘潭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但是,以传统农业为支柱产业的基本特征并没有改变,农民收入增长仍然缓慢。当地农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精兵能人去经商,年轻力壮打工忙,老弱病残守家乡。”怎样从当地实际出发,走出一条真正让大家致富的道路,是当地干部群众一直在琢磨和探索的事情。  相似文献   
23.
心中的鲁迅     
张嵩 《共产党人》2010,(4):52-52
几次去上海,都是急急匆匆,但心中总有一个愿望,去鲁迅纪念馆或他的墓地看看。我是读着鲁迅的文章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至今仍有一种鲁迅情结。我于2003年12月、2009年7  相似文献   
24.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国社会的三次巨变。第一次巨变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1921—1949);第二次巨变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1949—1978);第三次巨变是从原来的社会主义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978年至今)。中国社会的这三次巨变各自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中国社会的这三次巨变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探索和重大创新,是中国社会的三次大进步,是中国人民解放程度的三次大提高。  相似文献   
25.
一、历史大变动与马克思主义新觉醒问题的由来从1921年到201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90年,既是世界历史大变动的90年,也是中国历史大变动的90年。与世界历史大变动紧密相联的中国历史大变动在其广度、深度上,在由此引起的冲击力、震撼力上,实为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所仅有,也为世界历史所罕见。请看看中国在这90年一头一尾的鲜明对比:开头是深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困境,今天  相似文献   
26.
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代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进行了艰苦探索与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人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我们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最正确,实现梦想的途径最科学,取得的成就最伟大。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与军事,并且同中国的封建势力  相似文献   
27.
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与时俱进的历史。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就不断进行理论探索,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革命阶级的状况,提出实施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在退出领导岗位之际,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提出的政治嘱托之一,就是要抓好党的建设。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提出了关于党的建设的纲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世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8.
郭宗忠 《人民公安》2011,(13):61-61
回望近百年历史风云.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那样经历了如此多的屈辱、践踏、沧桑和苦难。也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那样为追求独立、自由、民主和解放而抛洒了如滚滚大江一样的泪水和热血。曾几何时。太平天国的旗帜、义和团战士的大刀、戊戌变法的惊雷、辛亥革命的枪声.英勇不屈的仁人志士、华夏儿女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苦苦追寻,上下求索,但都未能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三座大山”依旧压在人们的头顶。  相似文献   
29.
金冲及 《政策》2011,(11):19-23
●有着几亿人口和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要发生一场历史性巨大变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革命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要千百万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作出巨大自我牺牲,更不是哪个人或者少数人的鼓吹就能办到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到辛亥革命前夜,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和愤怒已发展到十分普遍的地步。辛亥革命的发生到这时是不可避免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进程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奋斗目标,这个意义非同小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了不起的事情;在思想领域内也引起十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民主精神高涨和思想得到很大解放。●辛亥革命没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也没有结束。这是当时中国新旧社会势力的力量对比所决定的,也是中国还不成熟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从正反两个方面教育了中国的先进分子,起了某种阶梯的作用。10年后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显示出中国以往任何政党不曾有过的全新特点。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面目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30.
一、毛泽东对我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和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正确思想。 能否正确地认识国情,是革命政党能否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确定正确的发展战略目标的前提。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在抗日战争以前,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这是帝国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压迫中国的结果,这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在经济上的表现,这也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从这一点出发,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