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10篇
中国政治   46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玲 《台声》2011,(9):68-69
我是生活在祖国大陆的台湾少数民族同胞,我们一家的悲欢离合,见证了海峡两岸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 我的祖辈、父辈历经苦难,饱经风霜,他们与共和国同甘苦、共命运,目睹了曾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一步步变成了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身为第三代台胞,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故乡。  相似文献   
62.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笔者就此谈一点个人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63.
《党课》2011,(5):33-34
重新确认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科学界定,是正确认识和推动中国革命的基础。建党初期,中共二大就认定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并没有深入的认识和透彻的把握。  相似文献   
64.
周强 《学习导报》2011,(13):4-7
90年峥嵘岁月,90年沧桑巨变。在建党90周年这个光辉的日子里,抚今追昔,我们感概万千!党的奋斗历程和艰辛探索激励我们牢记光荣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党的辉煌成就和伟大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向前,不断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篇章。一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  相似文献   
65.
郑娟 《重庆行政》2011,13(1):52-55
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的两个发展中大国,国情极为相似。同是世界文明的摇篮;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国家;近代以来,都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一度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的附属;20世纪中叶几乎同时摆脱殖民统治,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并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方式进行改革谋求国家的发展和强大,取得经济的高速增长。除社会制度外,两国在自然环境、人口数量、历史遭遇、改革任务等方面具有许多类似点,这些类似之处使得中印两国具有极大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66.
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同以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的反革命力量在十年内战、八年抗战之后进行的最后决战。这一决战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是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还是使中国继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67.
68.
美刊《每月评论》2007年12月刊发了驻印度孟买的政治经济研究所(简称政经所)撰写的论文《论帝国主义理论的历史》。同期还刊发了约翰·B.福斯特对该文的回应。政经所的论文认为,福斯特不能将线性发展观点归因于第三国际。相反,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派及其所领导的共产国际,和毛泽东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开创了非线性发展观的帝国主义理论,即认为,在帝国主义阶段,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日益反动并因此阻碍落后国家发展正常的资本主义——落后国家的资本主义之路不通。保罗.巴兰则是在新的历史语境内,于自己的著述中整合并拓展了共产国际及毛泽东的理论贡献。同期所载福斯特的回应同意,政经所的论文的主要观点,并阐发了列宁和毛泽东关于帝国主义阻碍了落后国家社会形态正常发展的观点。政经所的论文及福斯特的回应评述,依次译介如下。  相似文献   
69.
近代上海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0.
提起日本的明治维新,人们大多不会觉得陌生,这场发生在100多年前的著名改革,让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从此走上了富强的道路。然而人们可能不知道,这场改变日本历史和命运的改革运动,却与一位中国思想家和他的一部著作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