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284篇
中国政治   152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作为人民军队名将,陈毅元帅接近半个世纪的军事生涯,就是人民军队由小到大、以弱胜强的一面镜子:1927年8月.在江西抚州(临川)汇入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洪流,当月25日第一次接受战火的考验;  相似文献   
162.
李海文 《湘潮》2012,(1):28-32
卢冬生,1908年出生于湖南湘潭七都一甲,一个贫穷而风景秀丽的山村。卢家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父亲背井离乡下窑当窑工,母亲租了几亩薄地,仍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几年内母亲又连续生下了两个弟弟,生活更加艰难。为了糊口,卢冬生7岁就到湘乡二都柳树做了牧童。  相似文献   
163.
樊莹莹 《传承》2015,(3):22-23
贺龙经过几年讨袁斗争的实践,革命党内的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以及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现状,使他开始怀疑自己的革命道路是否正确,曾一度陷入迷茫。他在与一些知识分子的接触中逐步接触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经过自己的不断学习以及结合实践不断分析、判断,使他认识到共产党才能救国家和人民于水火中,于是,他决心加入共产党。从此,他的戎马生涯开始释放出红色光芒。  相似文献   
164.
曾印泉 《理论视野》2013,(2):I0001-I0004
许亦农(1919-2011),回族。江西南昌人,号邻竹庐主,无梦,晚号毅园。少年家境不裕,未得就学。弱冠投珠山刘小轩门下学治印。抗战期间,避乱广西全州,得太仓钱十严先生教益,  相似文献   
165.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对其意义和影响的认识,绝不只是在打响第一枪和对起义时机的决断、举义地点的选择、部队的发动等组织决策方面,而主要在于南昌起义军存续期间,围绕如何把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结合起来而进行的实践与奋斗。这包括起义军在举什么旗帜、进军方向、党的领导、军事指挥体系、军队政治工作和民众工作等方面的得失;包括其余部之一董朗部队开辟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经验与教训;包括其余部之二朱德部队在赣南、湘南的努力与创造。分析南昌起义军失败的原因,比较董朗和朱德两支部队后续的斗争历程,对于丰富和深化关于人民军队创建史的认识,对于更深刻地领会人民军队的宗旨与性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6.
1927年8月1日,南昌。 一颗子弹穿过黑暗。 枪声宣布了人民军队的诞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在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叶挺等领导和指挥下取得了胜利。  相似文献   
167.
《党史文苑》2007,(4):26-27
湘赣边秋收起义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鲜艳红旗,这面红旗的设计者是参加起义的何长工、陈树华、钟文璋。在这支起义队伍里,聚集了众多的革命豪杰、仁人志士,他们有的在起义时便贡英勇献身;有的在此后的革命斗争中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有的为革命建立了不朽的业绩,成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他们都是卓越的领袖,英勇的战士。因篇幅所限,本刊选择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略作介绍,以表达我们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168.
1927年1月,爹爹朱德被委任为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7月中旬,中共巾央召开会议,作出在南昌举行暴动的决定。因爹爹在江西有便利条件,对情况也熟悉,就派他从赣东抚州剿匪一线赶回南昌。7月21日,爹爹到达南昌。起义的前一天,爹爹的任务是设法拖住留驻南昌的第三军两个团的团长,保证暴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9.
贾晓明  胡静华 《黄埔》2009,(1):24-26
彭猗兰老人1908年生于安徽芜湖,1925年进入广州中山大学学习,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军攻克武汉后,彭老担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教导员。后随林伯渠同志至南昌,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后,彭老随领导同志转战广东,经香港、去上海、西安等地继续开展革命工作。解放后任国务院干部,现已离休,在家安度晚年。彭老是现在极为少数、依然健在的八一南昌起义亲历者,虽年逾百岁,但依然体格硬朗、精神矍铄。采访期间,彭老为我们讲述了自己在八一南昌起义前后的亲身经历。  相似文献   
170.
张燕翎 《实践》2007,(7):33-34
南昌——修水——铜鼓——萍乡——永新——井冈山。这不是旅游路线,这是对一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历史的追溯。这不是普通的地理名称,这是我们国家与民族走向新生的起点和见证。这不是简单的新闻采访,是我们——全国党刊联合采访团的同志们,向80年前为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英勇斗争、无畏献身的先烈们致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