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读中国人的抗战史,总是心潮澎湃。在这场中国人的伟大卫国战争中,英雄辈出,可歌可泣,有名英烈与无名壮士,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血肉长城。笔者近日读史,对三个山东人的抗战故事,尤其感兴趣。山东人性格独特,自我克制,忍辱负重,忠诚耿直,这种性格在抗战中.又呈现何种壮烈?  相似文献   
52.
《新湘评论》2010,(5):1-1
前苏联谢·阿列克谢耶夫在《列宁的故事》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 卫国战争时期,列宁收到一封前线发来的要求支援武器和服装的电报。然而,如此十万火急的电报事项交办后,军需部却迟迟不予答复。  相似文献   
53.
唐铎,中国共产党党员,早年留法勤工俭学,1925年奉派到苏联学习,此后在苏联空军工作战斗了28个春秋。由于他在苏联期间的杰出贡献和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光辉战绩,曾荣获列宁勋章、红旗勋章、红星勋章、苏联卫国战争勋章及三枚奖章。  相似文献   
54.
诗意栖居     
<正>中国的1950年代,正是社会鼎故革新、急剧转型的激情燃烧时代。记得我初中一年级时,中国少先队组团去东德参加夏令营,女同学张艳丽躬逢其盛,回国后给我们讲访德观感。她戴的是蓝领巾,是和东德小朋友交换的,他们的领巾和队旗都是蓝色的。代表团带回了民德少先队队歌,当即译成了中文:"在公路上在铁道上,我们的队伍向前进,蓝色天空飘扬着蓝旗,蓝旗飞扬向柏林。整齐步伐,万众  相似文献   
55.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3,(3):I0001-I0001
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音乐也成为战斗的武器。冼晕海,曾化名“黄训”,是著名的“红色音乐家”。他创作的《军民进行曲》、《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等歌曲,鼓舞了全囝军民抗日救亡。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新闻纪录片《八路军与老百姓》作曲配音。不久,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在战争残酷的日子里,他与苏联人民一道过着极度困苦的生活。在他去世后,毛主席曾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  相似文献   
56.
毛岸英在苏联卫国战争时曾担任苏军坦克连指导员.这一说法,我现查到最早是金振林在所著的《毛岸英》中所写的.此外,还有郭智荣所著的《毛岸英之歌》、毛新宇所著的《我的伯父毛岸英》等,电视剧《毛岸英》也持同一说法.  相似文献   
57.
吕鸿 《世纪桥》2005,(5):3-3
在人类历史上,一些日子是永远不能忘怀的。5月9日就是这样一个日子,60年前的这一天,俄罗斯人民赢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同样,8月15日也是这样一个不能忘怀的日子,60年前的这一天,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而世界各地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要义则在于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  相似文献   
58.
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斯大林模式及其核心组成部分--军事工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个饱受关注又极其复杂的问题.对苏联三四十年代斯大林模式的考察,离不开考察其赖以生存和发挥作用的时代背景.作为极端困难条件下的危机应对手段,这一模式是当时苏联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唯一可行的选择.这一选择具有特殊性和被迫性,不宜过于神化和僵化.卫国战争中,这一模式在严重危机局面下展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成为从根本上实现苏联人民集中力量克敌制胜的制度保障,但并不能由此代替和取消必要的外部合作与支援.二战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对我们公正评价历史和吸取苏联经验教训,做好自身危机应对准备,都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9.
60.
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政府一直保持着强大的政治宣传攻势,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反法西斯爱国主义宣传,鼓舞士气.其中,政治宣传画作为一种简洁直观、直击人心的宣传方式,在战争中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本文通过对解密的苏联历史档案资料、苏联重要报刊以及大量《塔斯之窗》文本的梳理和解读,力求客观再现《塔斯之窗》的宣传路径和宣传成效,借以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