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291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73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讯问策略在侦查人员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被广泛使用,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具有正当性与合理性,然而不适当地运用讯问策略又可能导致对人权的侵犯。合理的做法应是既鼓励侦查人员发挥侦查策略的作用,又要对侦查策略做适当限制。要在我国的法律体系框架内针对侦查讯问策略构建法条规定、司法解释与一般原则界定的模式,最终将侦查讯问策略纳入到法制轨道之内。  相似文献   
32.
《就业与保障》2009,(3):F0003-F0003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福建地质勘查院组建于1977年,现隶属于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拥有固体矿产勘查甲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矿鉴定与岩矿测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施工等乙级资质和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等丙级资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满足本院主要业务的开展。  相似文献   
33.
在司法实践中,构罪即捕的观念在一些检察人员头脑中根深蒂固。文章拟通过对"无逮捕必要"的理解和适用情况进行深度反思,重新架构"无逮捕必要"的框架体系,以期使"无逮捕必要"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4.
对于犯罪预防的问题,刑法学者已进行了几个世纪的研究,其中,以毕克迈耶提出的人格责任论发展至今的人格刑法学独树一帜,人格刑法学关注犯罪人的反社会人格,运用心理学既有的经验解决犯罪学的问题。文章试图为人格刑法构建一个框架,以期促进我国人格刑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35.
刑事和解与死刑适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犯罪发生以后,在司法人员的主持下,使被害人和犯罪人直接协商以达成谅解,协商结果影响到刑事处分措施的制度。刑事和解作为一种罪后情节,不仅从客观上对罪行所造成的损害进行了弥补,而且主观上表明加害人的人身危险性有所降低。因此,刑事和解可以成为死刑适用的重要参考因素。刑事和解与死刑裁量的标准我国刑法规定,死刑只能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  相似文献   
36.
侵权责任法第69条关于高度危险责任的一般规定.在法律解释与法律适用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一规定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危险责任.而是主要适用于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责任.而不包括高度危险物。在比较法上.许多学者认为.高度危险作业是指在从事类型上属于危险活动或因使用的工具而具有危险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37.
本文指出不能犯的认定直接关系到能否对行为人定罪处罚,不可不慎。目前理论上对不能犯的界定主要有四种学说,具体危险说更符合刑法的规范性,因而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8.
本文从贵阳市发生的一起受虐妇女杀夫命案量刑畸重的立场出发,首先研讨了引发此类受虐妇女杀人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及其相关近因,进而指出:根据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此类受虐妇女杀人并不是一般性的死罪,也不应该判处死缓。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立法上可以考虑在刑法总则增设特定的期待可能性而启动的"阻却责任事由"或"减轻责任事由"。据此,依法可以免除或者减轻此类受虐妇女杀夫的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39.
人身危险性应当是初犯可能性与再犯可能性的结合。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主观恶性、罪过均有区别,不可混淆。讨论人身危险性对立法、犯罪预防、量刑与行刑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0.
吴亚明 《黄埔》2007,(2):50-51
凡到过台湾的人,一定对那儿的摩托车有深刻的印象,作为交通工具、通勤手段,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台湾有700多万户家庭,2300万人口,摩托车的保有量竟超过了1400万辆,其数量之多,密度之高,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世界无二。然而,事情总有它的两面性,摩托车也如此。因为方便快捷,经济实惠,摩托车受到台湾民众的喜爱,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噪音、尾气污染,因为危险性,因为数量庞大,摩托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