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19篇
中国共产党   67篇
中国政治   72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4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6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而跨过中朝界河鸭绿江,和朝鲜军民并肩携手,浴血鏖战1000多个日夜,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北纬38度线附近,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112.
113.
他胸埋弹头,却仍旧指挥千军万马作战,立下赫赫战功。他明明就是郭建光的原型之一,却拒绝别人将二者对号入座。他打起仗来雷厉风行、脾气暴躁,甚至会嚷嚷要把谁拉出去枪毙;不过,嚷嚷归嚷嚷,他对战士却关心备至。行军时他帮战士扛枪、宿营时他帮战士打草鞋、挑脚泡,俨然一位慈爱的家长,就连级别比他低上好多级的小战士,也敢抢他的旱烟斗……  相似文献   
114.
谭小华  何艳华  吴明林 《前沿》2013,(15):194-197
《王昭君变文》是敦煌变文中的典型代表,反映了唐代艺人对昭君故事的加工与再创造,也是历代昭君故事演变完善的一个突出成就.本文通过对文本进行解读,分析其主要内容和主题,特别是对昭君故事的原型、流传和演变进行了比较深入全面的阐述,旨在探析《王昭君变文》的深刻内涵以及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5.
陈瑜 《学理论》2010,(7):111-112
标记理论由布拉格学派提出,是语言学中用以分析语言系统的重要原则之一。标记性体现了语言范畴内部存在的对立的不对称关系,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音位学、语义学、语法分析和语用学中。因此,标记性对语言分析的各个层面都有价值。原型范畴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理论之一。本文试图用原型范畴理论对词语层面上的标记性现象作出解释,来说明两种理论的关联之处。  相似文献   
116.
孙国江 《求索》2010,(8):211-213
"金牛负锁"故事屡见于六朝笔记中,其负锁的情节被唐传奇《古岳渎经》所继承。作为一种带有象征意义的故事结构,负锁这一主题的原型可以上溯到神话中鲧被殛于羽山后化为黄龙助禹治水的传说,并通过无支祁故事移位于文学作品中的孙悟空形象。通过对于负锁主题故事演变过程的梳理,可以发现孙悟空形象与上古神话原型之间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17.
曹禺将传统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到戏剧创作之中,“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在戏剧作品中具有整体象征意味意象的运用,突出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并且形成了戏剧结构的二重维度,扩展了戏剧表现的艺术张力。曹禺戏剧中的整体意象从根本上讲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体现和意象“原型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8.
本文将用神话原型批评方法来解读美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剧作家,美国历史上第一、也是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榆树下的欲望》,结合《俄狄浦斯王》、《美狄亚》和《希布吕托斯》这三部希腊神话故事,对剧中女主人公爱碧与伊本乱伦的母子关系、杀子和具有俄狄浦斯式的母亲这一形象进行重新解读,从而进一步体味这位"灵魂戏剧"家创作的震撼人心的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119.
潘岚 《红岩春秋》2010,(4):35-39
小说《红岩》出版后,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人们争相诵读。而小说塑造的"疯老头"华子良的形象,无疑是极富传奇色彩、为读者所津津乐道的人物之一。华子良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自然源于作者的呕心沥血,更来自生活原型—韩子栋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120.
革命是20世纪中国农村和农民转型的中心事件。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乡村社会革命,一方面致力于与乡村传统之间的截然断裂,另一方面始终面临民族解放与阶级解放之间的紧张和牴牾。然而,两者都确认乡村传统及其承载者——农民,因其与一个正日渐成为过去时的旧世界紧密联系,而与未来现代化后的现代理想世界无法相容。因此,革命的后果是对乡村传统原型的强拆,却无法为失去庇护的农民群体和乡村社会现代转型疏通淤滞,导致农民在革命高涨时的激情和革命大潮消退后的荒诞叙事相互继替,构成20世纪中国农民命运的线索,昭示着乡村和农民进入现代世界的命途多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