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16篇
世界政治   17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9篇
法律   178篇
中国共产党   526篇
中国政治   827篇
政治理论   224篇
综合类   22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刘华清 《湘潮》2011,(7):35-39
对外交往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成立时起,党就十分重视对外交往工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对外交往,有力地推动了国际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的建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争取了宝贵的国际支持,为党的发展壮大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2.
网络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他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场所。网络交往作为新兴的交往方式有着鲜明的特点,但也给大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网络交往特点及对大学生不良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网络安全教育,以及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环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3.
西方哲学领域的交往理论从隐匿于理性高扬的主体性哲学到敢于承认他者存在、确立交互主体思维,经历了逐渐展开、充实和具体化过程.其间,从唯我论、历史唯物主义、批判主义三种境遇对交往理论的审视,提高了人们认知和评判理性、自我与他者交往关系的能力;以人身体不完满性为依托的交往媒介成为多元主体对话的桥梁,推动了交往理论的主体间性转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主体间交往并不必然达成协作的社会目的,相反通过意见互换与沟通包容矛盾冲突、使协作与对抗共存才应为交往的常态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24.
雷田田 《学理论》2013,(14):361-362
交往、沟通是人类集体活动的基础,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可以说没有交往和沟通,人类早就灭绝了。人们只有在交往、沟通中才能学习和生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只能依靠交往和沟通去把握。从交往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结合入手,让人们更多从交往的视角去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以交往的理念为指导,注重主体间的对话与交流,通过谈话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提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往品质和道德水平,共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25.
张孝萍 《友声》2014,(4):37-38
<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小时候因为战争而被遗弃在异国他乡,却被善良的中国人民养大;他们是如假包换的日本人,却说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他们回到自己的祖国生活,却时刻都记挂着那个中国的家……他们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日本遗孤。日本遗孤,这个名词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可他们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群?到底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又到底有着怎么离奇的人生和故事?可能大多数人都并不了解。直到2009年11月,一个叫做"日本遗孤感谢中国人民养育之恩"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6.
在马克思创立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生产关系概念无疑起着中心轴的作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由于经济学知识的不足,马克思还没有达到对生产关系的科学理解,以至借助于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内在矛盾运动来阐述历史的变迁,虽然由此从总体上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一般原理的较为系统的阐述,但在很多具体理论上还存在着不足。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达到了对生产关系的科学理解,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观上的重大突破。这些思想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得到系统的运用和阐发,从而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的最终成熟。  相似文献   
127.
交往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视角,这一理论和观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充分的表述和论证,正是这一视角为我们正确认识当前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普世性、阶段性在科技发展与文化发展两个不同语境中,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28.
毛泽东对中国文史的精通熟悉,是大家公认的。如果从纯艺术的角度说,毛泽东还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他的书法艺术,另一个便是他对戏剧艺术的喜爱。许多艺术家都在与毛泽东不多的交往或偶尔的接见中得到巨大的鼓舞,并以此为荣。其中,就包括著名河北籍艺术家塞克和张瑞芳。毛泽东与两位河北籍艺术家的交往故事,既体现了革命领袖的丰富情感和人格魅力,又折射出毛泽东与艺术家们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29.
陈亮 《检察风云》2014,(21):96-96
本书首次系统梳理和考察了从路易十四到戴高乐中法300年间的交往历史,其间,有和平友好的交往,也有摩擦、争吵,甚至战争、屠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是一部难得的论述中法关系史著作。  相似文献   
130.
良好的社会交往不仅是大学生向社会化转变的基本途径,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影响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探讨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客观地分析产生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对于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