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45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54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小平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处理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过程中,鲜明而生动地体现了变通思维方式和艺术。坚持因时因势而变,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坚持有理有据的适度变通,是邓小平变通思维方式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目前贵州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制定的婚姻法变通规定现状和内容的分析,客观反映出现存民族自治地方婚姻法变通规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族婚姻立法不相协调。为加强和促进贵州民族自治地方婚姻的法制建设,作者提出完善贵州省民族自治地方婚姻立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政策变通执行是基层部门在多任务情境下的普遍选择。在层级节制的目标考核制下,自上而下的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约束着基层部门政策执行行为。论文从激励强度与问责力度两个维度出发,将基层部门执行的政策划分为低绩效低风险、高绩效低风险、低绩效高风险和高绩效高风险四个类型,与之相对应地归纳出象征式、行政式、运动式和政治式四种执行策略。在此基础上,论文对D街道办事处同时执行多项政策任务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案例研究发现,面对多项政策任务,基层部门通过考量单项政策的激励强度与问责力度,均衡不同政策之间的“激励-问责”强弱组合差异,遵循“在可接受的惩戒下寻求奖励的最大化”逻辑,选择不同的策略变通执行各个政策。论文拓展了基层部门政策执行策略选择的分析视角,不仅揭示了目标考核制的激励与问责机制运行特征及影响机理,也剖析了基层部门对不同政策的偏好及执行策略选择的内在逻辑。研究结果提示,调节与把控基层部门的政策变通执行行为,既要平衡单个政策的激励强度与问责力度之间的关系,均衡不同政策之间的“激励-问责”强弱组合,也要完善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考核模式,改革文本层面的数字考核技术。  相似文献   
4.
曲芳林 《法制博览》2022,(29):148-150
经济特区立法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中国立法体制中最具特色的一种立法权力。经济特区立法权在不同的改革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当前,特区立法一度普遍显现出“边际效益递减”,创新力度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在深圳、厦门、珠海等经济特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本文以珠海经济特区立法权发展历程为例,总结特区立法权当前在处理立法与改革关系里面临的困境,尝试提出充分发挥珠海特区立法变通权功能的建议,实现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  相似文献   
5.
曹胜高 《人民论坛》2021,(7):110-112
古代的宵禁制度,最初是为适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规律而形成的作息习惯。后来在关禁、城池、宫门以及里坊等禁止夜行,形成宵禁制度。自唐初上元开宵禁之后,不再限定百姓夜间在里坊聚会。宋元明清继续上元开宵禁,其余时间实行宵禁。1924年之后方才逐步废除宵禁制度,开放夜行,解放后宵禁只作为临时性的警戒制度和治安措施。  相似文献   
6.
谢放 《中国人大》2010,(9):52-52
科举制是怎样被彻底废除的?这经过了由改革到废止的过程,这一过程大体经历了从变通科举、分科递减到彻底废除这几阶段。变通科举是在保留科举体制的前提下适当变通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还在鸦片战争时期,龚自珍等人即主张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相似文献   
7.
民族自治地方刑法变通规定至今尚未出台.为解决民族自治地方特定案件无法可依的状况,在现行法律原则和制度框架内,以习惯法实现罪刑法定的出罪机能,发挥能动性司法,准确理解恢复性司法与刑事和解的理念并建立相应的运作机制,适当引入判例制度,是实现民族地区个案公平与正义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基本判断:一项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已成为中国制度转型中的一个轴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中国国家能力的维持与发展.本文把当前理论界有关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的基本判断归纳为"中央主导型"、"地方主导型"和"中央地方混合型"三种观点,并对每一种观点进行了系统的评述.本文最后对上述三种观点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宋文辉 《群众》2008,(11):52-53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后,使通州与苏南连为一体。并融入上海1小时都市圈,为我们接轨上海、融入苏南拓展了新空间,创造了新条件。我们将牢牢抓住苏通大桥建成通车和新一轮沿江沿海开发的机遇,立足于好。致力于快,学习苏南经验,抓住关键环节,力求重点突破,努力走出一条富有时代特点、通州特色的科学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0.
早春二月,革命老区巴中广袤的土地上一片火热景象。六路建设鏖战正酣。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产业发展蒸蒸日上……“打一场扶贫攻坚战和发展翻身仗”,是省委的嘱托,更是400万巴山儿女的心愿和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