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52篇
工人农民   212篇
世界政治   17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1篇
法律   419篇
中国共产党   1191篇
中国政治   1920篇
政治理论   282篇
综合类   270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334篇
  2012年   348篇
  2011年   425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433篇
  2008年   428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244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53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仰望     
仰望源于魅力;仰望钟情向往;仰望受信念驱动;仰望是觉醒的生命;仰望是心灵企盼图腾的抚摩;仰望是人生向上向前的寻觅与探索……  相似文献   
82.
任林举 《党课》2013,(6):124-126
第一次去长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知道有一种树的名字叫岳桦。 虽然我从小就一直对各种植物特别是各种树木感兴趣,但那之前,在身边、在旅途以及能看到的各种读物上,却从来没有发现过那种名叫岳桦的树。后来知道,那是一种只在长白山上才有的树。在树的典籍里,它原本就是一个不常见的冷僻词。  相似文献   
83.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先锋文学,它的出现,一方面来自"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另一方面来自对西方现代思潮的追逐。它们在形式上大胆创新,转变叙事策略,建立形式模式,而这些改变也导致了先锋文学最后的溃败。  相似文献   
84.
她未在深闺之中,寻她很容易。出了宝坻新城,沿着老宝新公路一直向东行10公里就会发现她静雅的妆客。第一眼望上去,的确是静雅。她不着浓妆,犹如一个清秀的女子;着了浓妆,反而会让人觉出几分做作,遮盖了原本淳朴的美丽。但她的淳朴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粗糙,是蕴含了丰富气质魅力的。  相似文献   
85.
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余华早期以残酷冷静的叙事风格独树一帜,到了《活着》,余华残酷冷静的叙事风格已不再走极端化的路线,而开始淡化叙事风格的特色,更关注文本本身的意义。通过冷静质朴地叙写一种在无言抗争中活着的方式,《活着》自始至终蕴含着对人性的礼赞,实现了从注重文本表现形式,到注重文本本身意义的突破,《活着》不仅是余华文学创作的分水岭,也是其文学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86.
1多么静谧,和美,是谁画在屋顶?一场一场的风,吹不散;一场一场的雨和雪。打不散。屋顶的月光,一小片,和童年一起刻在记忆。一直的,都不说话。不说话,多好呵。沉默,最后它就成了我身体最沉默的那一点。不说话,多好呵。沉默,最后它就成了岁月最沉默的那一点。——《屋顶的月光》《屋顶的月光》的同名作品,也是诗集里最美的作品之一。一幅唯美,静谧,透明,令人沉醉的画图。画面的全部:一片月光。它"和童年一起刻在记忆",风,吹不散,雨和雪,打不散。为何?他与月光有一种默契。最终,月光成为他灵魂与肉体的一部分,也成为  相似文献   
87.
柒月 《廉政瞭望》2014,(6):75-75
村上春树曾在自己的杂文中提起过作家杰克·伦敦,并讲述了一个关于他的趣事。  相似文献   
88.
春光明媚,草木萌发,又到清明时。这是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的时节.也是慎终追远、肃然起敬的日子。  相似文献   
89.
《学习导报》2012,(5):49-49
你为何总是向往彼岸?你为何总以为朋友、熟人和邻居以及不相识的人都比你幸福?你为何总说:"我付出了很多,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彼岸总是显得很美,因为它遥远。然而,你却从未注意到彼岸的人也在看你,以为你比他们更幸福,因为他们只看到你令人愉快的一面,而不知你的忧虑。  相似文献   
90.
长篇小说《寇风烈》通过对气势恢弘的正面战场、悬念迭出的谍战和海州属地刚烈醇厚的民俗民风的描绘,展现了抗战语境下一批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壮怀激越的家国情怀和跌宕多姿的命运交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既有在民族危难时对救亡图存精神的高扬,也有对多舛命运竭嘶底里的抗争,还有被战争裹挟后疯狂的嗜血杀戮,更有在对决搏击下对人类悲悯情怀的点滴观照,丰富了抗战文学人物群雕。作家基于抗战史研究的新成果和对人性的深切反思,以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建构了一部别开生面的、具有警世意义的民族抗战记忆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