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篇
法律   73篇
中国共产党   213篇
中国政治   336篇
政治理论   107篇
综合类   14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美国马里兰大学政治学教授丹尼斯·皮奇雷斯在《国际关系学的新内容——全球经济政治学》一书中,将“全球经济政治学”界定为“关于经济、生态、环境以及伦理问题的新的国际政治学”,在他看来,这是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即“一系列全新的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括”。这为我们研究21世纪的国际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当代中国正在以一种新的形象和平崛起于世界,世界也普遍欢迎中国的和平崛起。面对全球政治的“新范式”,中国和平崛起应包括更丰富的时代内涵和更广泛的全球认同的文化价值。本文认为,确立可持续发展位的意识和位势,是当代中国全球…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可持续模式的内在共性包括土地可持续利用、能源可持续利用、农田物质循环、农田生态平衡四个方面的要求,模式的特性表现为共性实现形式上的差异。其共性与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创新空间,要实现这种创新,需要具有相关知识和技术的人才及必需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是什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荣荣 《民主》2005,(3):9-11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此后不久,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在阐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问题时,又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那么,为什么在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又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有什么内在的联系?搞清楚这些问题,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第一届"致力于生态可持续和社会公平的经济去增长国际会议"(Conference on Economic Degrowth for 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 and Social Equity)于2008年在法国巴黎召开。2010年,第二届会议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并发表了《巴塞罗那去增长宣言》。  相似文献   
15.
惠莉 《世纪桥》2013,(14):59-60
生态社会主义是在20世纪70年代蓬勃兴起的绿色运动中形成的一个新的思潮和学派,到90年代逐渐趋于成熟。生态社会主义认为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并且它主张人与自然的平等、社会的公平。在加速推进工业的过程中,我国生态环境面临严重挑战,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生态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思想观点可为我们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代表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前景,他们的消费现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国家目前的消费状况甚至代表着国家未来的消费倾向。然而当代部分大学生消费观存在价值取向偏离、公平性缺失、行为失范、主体性丧失等问题,将严重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当前应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提高精神消费、确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回归理性以及正确理解价值和意义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入手,力求帮助当代大学生培养理性、健康、可持续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7.
汤浩洁  朱继英  吴兴飞 《传承》2015,(2):100-101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处于价值观相对不成熟的校园向价值观较为复杂的社会过渡的阶段。因此,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观,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有利于大学生的人生成长与规划。  相似文献   
18.
建设生态文明新目标和新任务,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战略部署。鉴于生态文明概念的复杂性和层次性,生态文明的特征就具有多样性的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贯穿到经济、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必须从整体上推进。  相似文献   
19.
王敏 《求索》2013,(6):163-165
文学从古至今一直承担着开启民智、启蒙民众的历史重任。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时代,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反映出了中国社会消费观的深刻时代变迁。从整体上来看,“十七年文学”开始提倡勤俭节约的消费观,这种消费观在“文革文学”中得到进一步的体现,提倡享乐消费观的作品和作家受到严肃批评.新时期文学又完全体现出一种消费至上的社会消费观。这反映了社会消费观被一种强大的力量强行扭转、整合.作家最大的职责就是严格遵照革命文艺生产要求创造符合规范的文学话语。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后政治话语权决定了文学创作中对话语权的控制与分配,使能够与国家意识形态保持一致的消费观获得肯定。改革开放的系列成果转变了建国以来形成的诸种消费观,当下,消费观本身不再是单纯政治话语权的折射,相反,它向你展现了一个崭新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当代神话,并蔓延昭示出一个新的中国“强国梦”。  相似文献   
20.
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旨在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虽然成果共享的内容与意义存在差异,但其形式却具有共性,即有尊严、重共建、可持续。其中,有尊严是成果共享的本质属性,主张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依归,增强认同、消除排斥;重共建是成果共享的前提和基础,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建设提供动力,为个人劳动创造增强尊重和认同;可持续是成果共享的必然要求,这取决于改革发展的持续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