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8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45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人物链接:苏倩兮,女,满族,1957年6月出生,无党派人士。1982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工民建专业,教授级高工,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北京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东城区人大代表。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82.
王凯 《党史纵横》2008,(9):49-50
抗战时期,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同济大学等多家文化学术机构辗转迁移至四川李庄,一大批海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云集于此,这个长江上游的千年古镇一时问与重庆、成都、昆明并称为大后方四大文化中心,据说在当时寄一封国际邮件到这儿,只需写上“中国李庄”四字即可准确无误地送达。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在这个时候来到李庄,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一起度过了一段艰苦而难忘的时光。  相似文献   
83.
王凯 《世纪风采》2009,(2):25-27
抗战时期,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同济大学等多家文化学术机构辗转迁移至四川李庄,一大批海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云集于此。这个长江上游的千年古镇一时间与重庆、成都、昆明并称为大后方四大文化中心,据说在当时寄一封国际邮件到这儿,只需写上“中国李庄”四字即可准确无误地送达。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在这个时候来到李庄,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一起度过了一段艰苦而难忘的时光。  相似文献   
84.
赤峰路、密云路、国康路和四平路构成环状将同济大学“揽入怀中”,这四条马路环绕同济火学的路段总长度不到三公里,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毫不起眼的环状带中,一个“聚人、聚事、聚财”的创新、创业型产业集群悄然崛起。  相似文献   
85.
《上海人大月刊》2007,(6):48-49
李永盛,1951年1月出生于上海,现任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历任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地下建筑教研室副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设计总院常务副院长、土木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院长等。1968年至1977年于上海隧道工程公司工作九年,之后入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专业就读深造,至1985年取得博士学位,为同济大学首届博士研究生之一。  相似文献   
86.
11月8日,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建院十周年庆典暨第三届学术论坛在该校逸夫楼报告厅举行,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出席,并作了一场主题为“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报告。赵启正用生动的故事、幽默的语言、发人思考的观点告诉现场数百名师生,我们只有懂得跨文化才能完成国际交流,而新闻媒体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88.
任莉 《重庆工运》2005,(2):13-13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即将来临,市有关领导。市总工会领导以及市地税局的领导非常牵挂受资助大学生们。2005年2月1日上午,市总工会、市地税局两家共同在市总工会12楼会议室召开了受资助特困职工子女大学生“回家过年”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语言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同济大学、第三军医大学、  相似文献   
89.
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百年校庆向师生演讲时,说了这样一席话:"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同年9月4日,温总理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诗作《仰望星空》:  相似文献   
90.
肖友瑟 《德国研究》2005,20(1):13-14
我早年在同济大学求学时,学的是机械工程专业,但有幸聆听了时任工学院院长的李先生为我班讲授的力学课程.解放初我留校任教,最初曾在人事室工作并继续担任<同济人>报(后改为<同济大学校刊>)的主编,得到时任教务长的李先生在师资聘任、教学工作报导等工作上直接教诲,从而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一生受他的培养、教育和提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