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3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0篇 |
工人农民 | 4篇 |
世界政治 | 34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10篇 |
法律 | 394篇 |
中国共产党 | 54篇 |
中国政治 | 96篇 |
政治理论 | 32篇 |
综合类 | 1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49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64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67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综合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的历史阶段,出现了具体策略选择上的诸多争论。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提出符合实际情况和远景目标的应对方略,将有助于人们清醒地认识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诸多复杂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2.
略论被迫行为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被迫行为是指行为人在自身或他人立时有生命危险或身体受到严重伤害的胁迫之下,不得已而实施的某种行为,被迫行为是英美刑法中的一种合法辩护理由:只要符合一定条件构成被迫行为,就应免除行为人的罪责( 应处以死刑的叛国罪与谋杀罪除外)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英美刑法认为死亡或重伤害胁迫已使行为人当时的意志失去了控制。同时,被迫行为有其人性基础。英美刑法中的被迫行为理论对于完善我国刑法中的胁从犯理论具有借鉴意义:笔者认为,一般而言应当将即刻的死亡或重伤害胁迫排除在现行刑法第28 条中的“胁迫”之外。 相似文献
43.
后果主义论辩是法律论证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从后果论的角度为规范适用提供"二次证明"。尽管后果主义论辩受到诸多批判,如以损害形式逻辑为代价、引入法官动机破坏法律的确定性、以法律工具主义作为价值预设等,但是后果主义论辩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其作为重要的论证方法,是法官思维的组成部分,也是协调规则安定性与灵活性之间矛盾、解决权利相对性困境的重要方法。基于不同类型的后果,可以将后果主义论辩区分为制度型、目的型、道德型和政策型,这四种类型的后果主义论辩都有独特的适用领域和适用限制。在个案裁判中,后果主义论辩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存在,作为一种辅助性依据,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将法律问题还原为事实问题。然而,受制于人的有限理性、法官的价值偏好,后果主义论辩在适用时需要就个案事实与逻辑后果的相关性进行论证,必要时辅之以其他的论证形式,并对适用的推理过程展开细致的说理。 相似文献
44.
苏联解体的原因与后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领导人Б.Н.叶利钦、乌克兰领导人Л.М.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领导人С.С.舒什克维奇签署了别洛韦日协议,导致了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是20世纪世界史上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这大概是大多数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对此的一致评价,而其他所有有关苏联解体的原因、后果等问题则一直是激烈争论的对象。 相似文献
45.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国经济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然而,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和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跟随着的是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问题已经很严重,并且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只有尽快找到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对策,才能控制并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对我国贫富差距现状、成因和影响进行分析,从经济法角度寻找对策,目的是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46.
47.
48.
语法知识作为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这几年却呈现出淡化的趋势。这会使学生缺乏严格的语言训练,从而使语言水平越来越差。本文主要讨论淡化语法造成的危害,并从实践出发,提出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49.
公证机构的主体资格、职权行为、职权侵权责任等定位要素都共同指向了它的非行政性特征。事业、合作体制的公证机构具备了法定公证机构的基本属性,而行政体制公证机构却遭到公证机构法律定位的排斥。公证机构法律定位后,行政体制公证机构继续存在及公务员身份公证员的继续执业,将面临着较严重的法律问题,同时法律定位也将对公证机构的内部分配制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