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15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5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阚平 《党课》2020,(1):68-69
贪一分公款,就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是去一片人心。“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三国时期,谢承在《后汉书》中记载:“巴祗为扬州刺史,夜与士对坐,处暝暗之中,不燃官烛。”无独有偶,南宋文学家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也有记载:“李京兆诸父中,有一人尝为博守者,不得其名,其人极廉介……又京递至,发缄视之。中有家问,即令灭官烛,取私烛阅书。阅毕,命秉官烛如初。”  相似文献   
12.
蒿里与丰都     
少木森  ACE 《福建乡土》2006,(5):26-27
我们的先民说,人死了,变成鬼,是要到泰山的蒿里去的,要听候东岳大帝的发落。汉代挽歌《蒿里》就唱道:“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亦何相催迫。人命不得少踟蹰。”自魏晋以来,道家有许多关于“人死魂皆归泰  相似文献   
13.
南朝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所著《后汉书》深受魏晋风度的影响,其编撰体例、历史评论以及历史撰述中的文辞之美,都与魏晋风度放达、自然、尚真的精神内涵有着内在的相通性。范晔表现在史学著述中的自觉意识是魏晋以来个体意识的觉醒在史学上的表现。范晔史学思想中的崇儒精神与魏晋风度相糅合,赋予了《后汉书》独有的史学个性。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 《学习导报》2012,(23):60-61
【新华社郑州五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  相似文献   
15.
柳新 《政府法制》2011,(29):17-17
一个十五岁的放牛娃,由于有点皇室血统,竟然通过“摸彩”的方式,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说来让人难以置信,但这确实是历史上的真事,《后汉书》与《资治通鉴》对此均有记载。  相似文献   
16.
在云南西南部与越南交界的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境内,世居着瑶族支系的一支。她们穿的是五彩斑斓的花花裤,戴的是类似“小红旗”的尖尖帽,城里人根据她们最显眼的红尖尖,称她们为“尖尖红头瑶”。据《后汉书》记载,瑶族先民早就有“好五色衣裤,衣斑嫡布”的服饰。至今尖尖红头瑶仍保留着其美丽独特的风格。尖尖红头瑶居住的地方多在交通不便的大山里。这里山有多高,林有多秀,水有多清,原生的自然生态资源是他处无可比拟的。长期生活在大山里,她们的服饰美也与大山紧紧相联系,她们常常从山上采集野棉花织成土布,从山里抬来青石头烧制石灰;…  相似文献   
17.
梁宗华 《理论学刊》2001,(1):100-103
范晔所撰《后汉书》实为宣志之作。他对东汉各朝政治状况及重大举措 ,社会时尚、民风习俗之变等史事的论析 ,多侧面地体现了他“正一代得失”的著史宗旨 ;而《后汉书》人物品评所独具的诸多特征如贵德义、薄公卿等 ,正贯彻了儒家讲求忠、义、节、让的精神 ,彰显了他归本儒学的思想立场  相似文献   
18.
廉政短信     
后汉书》记载:交趾(汉代一郡)曾长期遭遇贪官当政,前后刺史多无清行,故百姓怨声载道。新任刺史贾琮到任后,安抚民众,整顿吏治,选良吏任职诸县,岁间平定怨声,百姓安乐。  相似文献   
19.
罗澍伟 《求知》2000,(5):44-45
一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在我国众多的历史文献中,很早就有关于台湾的记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称台湾为“岛夷”。《列子·汤问》说渤海之东有五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和蓬莱。而台湾就是闽南话岱、员二字的读音,澎湖即为方壶。而《史记》里的“瀛洲”,《汉书》、《后汉书》里的“东鲲”,说的也是台湾。。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11)
白寿彝从范晔对历史书的撰述态度,著述多有创见,对具体的历史群体做出分析评判,是无神论的拥护者这四个重要方面对《后汉书》给予了阐释与分析。从这种分析不难看出白寿彝在新中国成立后前17年的史学史研究的基本路径与基本理论方法。今天看来,依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