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87篇
中国政治   87篇
政治理论   59篇
综合类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政治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政治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而政治文化是人类政治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构建进步的政治文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政治文化才称得上是进步的政治文化呢?学者认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型的政治文化就是具有民主底蕴的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292.
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有两个基本向度,即内在约束向度和外在制约向度。这两个向度互相支持、互动发展,共同保证意识形态功能得以实现。这一点,无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发达国家都能得到验证。文章拟在对当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进行全面分析之后,站在这一新的视角,揭示出新形势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293.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马克思最终完成了对费尔 巴哈人本主义逻辑的清算。青年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逻辑的递升与超越,经历 了《博士论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 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形态》这样 五个阶段,最终在《形态》中凸现出了其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这个过程在马克思早 期理论的各个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而支配这一过程的是其一贯主张的人学主 体辩证法逻辑。  相似文献   
294.
方晓彤 《前沿》2008,(6):51-54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文化力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应及时清除既有文化的积弊,实现文化的转型和创新,建立起与时代“脉搏”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295.
王桂青 《理论学刊》2008,4(1):119-121
池莉的小说给我们呈现出一幅丰富而驳杂的民间文化形态和社会图景.这是一个以武汉的花楼街、吉庆街抑或是沔水镇为表征的、以生存和日常生活为常态的民间社会,一个有着强健的生命力、却也容易藏污纳垢的世俗民间社会.  相似文献   
296.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四个"基本向度,即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性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本向度;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人口、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生态向度;树立统筹兼顾理念,坚持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均衡发展的战略向度;保持社会良性运行,坚持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社会向度。  相似文献   
29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规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重申了这一新型的价值体系.透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逻辑,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理论、价值、实践、道德四个向度的基本意义,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系统的价值体系支撑.  相似文献   
29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它的科学性的集中体现。全面准确地理解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可以为探索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的现实发展道路提供必要的思想和方法基础。笔者围绕发展这个主题,拟从以下几个向度来理解以人为本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299.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同样也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涵盖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等方面,构成了新型的文化综合发展理论。系统梳理科学发展观的文化向度,从文化层面深刻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对于深刻理解和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精髓,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0.
民国时期的大学,在教育学人矢志追求和勤力向上的构筑下,打破了中国政教合一的教育传统,在中国第一次实现了教学自由。这种局面的形成,得益于民国时期的大学取得了教员聘任、大学招生、课程设置和学位授予等四项权利。这其中历史可借鉴的经验,对于我国目前的大学体制改革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