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87篇
中国政治   87篇
政治理论   59篇
综合类   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习近平战略思维的形成经历了初始萌芽、初步形成、继续发展和走向成熟等阶段,其核心要义蕴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战略价值、战略布局中,彰显了实事求是的唯物论向度、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向度、实践第一性的认识论向度和人民主体的唯物史观向度等4个哲学向度。学习领悟习近平战略思维,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深刻理解把握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3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三重理性向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又一次理性升华.从哲学理性的视角看,它至少凸显了这样几个理性向度:一是以对话沟通、倡导共识与尊重差异为旨趣的交往理性向度,二是以理想信念、社会精神气质重塑为要旨的人文价值理性向度,三是以捍卫道德底线与确立行为准则为意旨的道德实践理性向度.三重理性向度虽各有侧重与偏好,但却不能分割而视,它们共同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结构缜密的理性运思的有力表征.  相似文献   
313.
记忆的存在意味着人类历史的留存,记忆是自我与社会的根基,也成为历史虚无主义的附着与攻击之地。历史虚无主义沿着“什么记忆、如何记忆、谁的记忆”的逻辑进路,以历史记忆为“虚无”基础,借助历史记忆在时间、主体、性质层面的二重性实现在历史中的出场;以媒介记忆为途径,利用媒介记忆的建构功能进行记忆重置、赋魅、推送完成对历史的再生产;以个体记忆为指向,在个体记忆“客观化”中形塑主观的历史,在个体记忆具象化中生成抽象的历史,在个体记忆感性化中瓦解理性的历史,以达到虚无历史之目的。  相似文献   
314.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视域下,对以资本为逻辑中心的西方现代化道路作了全面辩证的批判,形成了科学系统的马克思现代化理论,拓展了现代化道路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社会发展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遵循马克思现代化理论的指导方向,开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价值逻辑、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路。中国式现代化结合具体国情和党的百年奋斗经验,从发展结构、精神底蕴、实践向度等多维层次对马克思现代化思想进行传承与创新,使马克思现代化理论在21世纪更具鲜活生命力。  相似文献   
315.
数字贸易规则不仅是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焦点议题,也是中国推进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抓手。未来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将呈现大国主导、区域割据等特征。当前中国的数字贸易治理仍然面临着贸易壁垒较高、制度建设滞后于实践等问题。中国通过对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高标准的数字贸易规则,正主动融入全球数字贸易治理体系。在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应正确处理安全与开放、对接性开放与主动性开放、产业开放与数据开放这三对关系。针对接受难度较大的条款,对外要释放明确的政策预期,对内要夯实促进数字贸易发展的制度性安排;针对接受难度较小的条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在先行先试和复制推广中明确开放的范围与程度,形成和输出数字贸易治理的“中式模板”,从而提升中国在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316.
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是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动力源泉。党员干部对党忠诚,是应对危险考验的现实需要、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基石和激励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力量源泉。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的历史逻辑,表现为站在新时代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的新高度,审视、考察和反思建党百余年来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的发展历程,揭示其历史规律和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实践中,在归纳、总结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理论逻辑的基础上,形成了在打牢思想政治根基中内养忠诚意识、在日常工作实践中锤炼忠诚品德和在先进文化中熏陶忠诚精神等路径,以期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提升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17.
国家治理现代化包含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法治化的双重向度。国家治理方式的演进需要符合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而法治本身对国家治理体系的逻辑建构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秩序规制,从源头上就已经勾勒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前景,因而法治所呈现的理性力量满足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现实需求。法治化程度决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深度和广度,因而法治秩序拓展和维护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行为边界,同时也在治理逻辑层面理顺国家治理体系内在的冲突和矛盾,因而法治化明确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基本方向。因此,在新时代国家治理转型背景下,法治本身的内在逻辑和外在逻辑贯穿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的始终,不管时代和社会主要矛盾如何变化都应当坚持国家治理法治化的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318.
张震 《政治与法律》2023,(3):98-111
完善行政区划调整标准体系,应运用法治思维、坚持宪法依据。以行政区划调整的概念、目的、原则等为基础,行政区划调整标准体系在内容上,既包括依事项而论的调整横向的幅度体系,也包括依级别而论的调整纵向的梯度体系,还包括依因素而论的调整衡量的向度体系。行政区划调整应坚持有效性、体系性、类型化、依宪性要求,以系统性法治思维在根本法意义上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体系,实现新时代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特定国家目的。  相似文献   
319.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榜样标杆,以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引领廉洁文化建设,既能够发挥良好政治生态对社会风气的引领作用,也能切实发挥廉洁文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引导作用。党内政治文化和廉洁文化的内在联系和互动机理奠定了党内政治文化引领廉洁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党内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和带动作用决定了廉洁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党内政治文化的示范作用明确了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要向全面从严治党着力,向“关键少数”着力,向社会风尚着力。  相似文献   
320.
郑家昊 《探索》2023,(2):42-5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行政学的恢复发展,公共管理学逐渐在中国建立起来。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治国理政之学,天然地具有对安全的关切,其安全担当因治理的复杂性而不断增强。公共管理学的安全向度体现在“内向”和“外向”两个方面,内向安全涉及公共管理学的学科身份认同问题,外向安全涉及公共管理学的治理功能发挥问题。发展至今,公共管理学依然面临“身份危机”,同时也要应对“西方中心主义”诱致的教育安全风险。要化解身份危机必须校准认知和注重创新,充分认识公共管理学是对公共行政学的扬弃;要推进教育安全风险治理必须站稳“中国化”的原则立场,运用“批判性”的思维方法,采取“大历史观”的研究视域,推动“安全教育”的全过程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