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8篇
法律   46篇
中国共产党   143篇
中国政治   154篇
政治理论   57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葛拉 《政府法制》2014,(11):19-19
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他一生征战近四十年,南挫强楚,东取韩赵,为秦王朝的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被封为武安君。  相似文献   
32.
李蕾 《廉政瞭望》2007,(2):62-62
丙戍年秋随国家对外友协地方团出访埃及、希腊、柬埔寨、泰国。谒金字塔,游爱琴海,访雅典卫城,寻吴哥古迹,人类数千年灿烂文明古迹历历在目,令人兴奋陶醉,吟诗数首以志之。  相似文献   
33.
缅甸已被公认是上座部佛教在东南亚传播的最早和最重要的基地,上座部佛教在缅甸社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古代,上座部佛教一直同王权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政、教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关系,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缅甸封建国家的政治发展状况。本文试对缅甸蒲甘王朝时期政权与教权(上座部佛教)之间的关系进行一番分析和探讨,理清其沿革发展的脉络,揭示缅甸蒲甘王朝时期政教关系的特点,为进一步探究缅甸整个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教关系作些铺垫。  相似文献   
34.
在中央行政管理体制上,唐王朝注重中央行政权力的划分与制约,逐渐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以行使最高行政决策权、审核权和执行权。同时,为了保证决策和执行系统正常而有序的运作,还设置了专门的行政监察系统。唐王朝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构成与中央行政权既相互分立又相互制约的体制运行特点及其效能,对当代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5.
正统之争是中国出现分裂或分治时期的产物。所谓正统之争,就是围绕谁是真正的中国,谁能真正代表中国,谁为中国统治的正统所开展的内政和外交方面的斗争。几千年来,围绕中国的正统之争,不同政权之间开展了一番又一番的较量,今天的涉台外交,是中国千年外交史上中国正统之争新的体现。  相似文献   
36.
谚云,不知为吏,视已成事。纵览古籍,从历史这面大镜子里,不仅可以照见历代王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发展轨迹,同时亦可以看到几千年来,官对政治社会所发挥的建设性与破坏力、正能量与副作用之经验教训。《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云:“国有具官,然后其政可善。”谨从古籍中撷取十个句子,试述善政需具什么官。 一、欲影正者端其表 时至今日,许多基层单位的各类选举,仍习惯于用粉笔在黑板上画“正”字来计票。这是因为政治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37.
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性。辛亥革命胜利百年之际,在深切缅怀国父孙中山先生丰功伟绩时,自然不能忘记国母宋庆龄的传奇人生。她一生历经满清政府、中华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在个人与时代的关系问题上,她都做出了正确选择,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成为杰出的国务活动政治家。  相似文献   
38.
唐景福元年(892年)九月三日.大唐帝国最后一位皇帝哀帝李祝出生在长安的大内宫.他是昭宗的第九个儿子,初名李祚。此时朝政已被军阀和宦官们控制。李祚12岁时就被大军阀朱全忠推到了火山口上,成为他们的傀儡.在百般屈辱中度过了三年有名无实的帝王生涯,并最终以自己的鲜血为唐王朝划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39.
2009年已拉开帷幕,对过去一年的各种盘点充斥着我的大脑.此刻,我想到的是,2008年,作为一个四川人是最值得骄傲的.……  相似文献   
40.
学者研究表明,尧舜时期设立进善旌、诽谤木、敢谏之鼓;周王朝设立了路鼓和肺石;秦汉时期出现了公车司马、周鼓上言变事和诣阙上书制度;魏晋时设置登闻和华表木制度;南朝设有谏鼓和谤木;北齐时期正式出现了"邀车驾"的上访形式;隋代设置了谒者台,并继续保留谏鼓制度;唐代继续设有肺石和登闻鼓,武则天时还创设匦使院;宋代先继承了唐代的登闻鼓和匦使院两个系统,后又演变为登闻鼓院、登闻检和理检司等信访机构;元明两代继续保留登闻鼓与邀车驾等信访制度;清代出现了叩阍与上控等信访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