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33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85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反腐点击     
《工会博览》2005,(21):11-11
长江水利委员会原副主任终审被判5年利用职务之便在长江重要堤防部分隐蔽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频吃回扣,长江水利委员会原副主任沈泰(正厅级)两年间收受贿赂达人民币33万元、美元5000元。近日,湖北省高院做出终审判决,  相似文献   
82.
陈明 《世纪行》2006,(5):32-33
崇阳县政协委员吴小年以乐于提案、善于提案而在全县闻名遐迩,曾一度得到“提案专业户”的美称。但是,深入了解吴小年,你绝不会仅仅认为他只是一个摇摇笔杆、动动嘴巴、提提建议的人。当看到他的满山翠竹,满园果树,欢蹦乱跳的几百亩鱼池;看到他从互联网上搜索科技信息,并转化为经济效益;看到他成功地招商引资两百万元。改造设施,扩大再生产,提高养殖科技含量时,你一定会真切地感到:他是一个农民兄弟的代言人,扶贫帮困的热心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83.
9月16日重庆直辖以来的首次工会外事工作会议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召开。会议由重庆市总工会国际联络部部长李宣主持,市有关区市县、产业工会、大型企业、市总直属事业单位和部门有关领导15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4.
85.
历史上,明末清初的吴梅村一句“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似乎为吴三桂降清这段历史和吴三桂的抉择动因定理了永恒的基调。事实是否直如此?  相似文献   
86.
三承气汤,即大、小承气及调胃承气三汤之合称,方出自《伤寒论》。承气之用,早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盖用之当,可化险为夷而有立竿见影之效。古往今来,不少医家就直接饮誉于此。医家所用,各有其得,亦各有其法,然数《温疫论》作者吴有性用精论详,且别具一格。本文试就吴氏运用三承气汤治疗温疫的经验探析如下,以冀对临床治疗急性病症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7.
民进党人在其文宣中常常强调台湾文化属于多元文化的统合性,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遂行"去中国化"的政治目标,在多元文化体中,中华文化不过是其中之一种而已,而且只居于落后的传统,不是那么重要.其实,文化是一个整全生机体,具有一个文化中轴在核心处运作,依赖这个中轴的生命力,文化体得以吸收多元的文化营养而壮大这个整全生机的文化体.台湾无论在明郑、清代以及日据时期,她的文化中轴主体性就是中华文化;迈入现代化的台湾,其文化中轴主体,仍然是中华文化,此由亚洲四小龙兴起与儒家文化深切相关可得明证.本文从台湾的原乡生活方式来诠释台湾民间文化中的大小传统就是中华文化之事实,指明作为台湾文化的主体性中轴之中华文化,乃是周文华夏悠久历史的延续创新.  相似文献   
88.
孙武在《孙子兵法》中展示的"全争"思维及观念在句吴从以"让"治国到以"争"强国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孙子兵法》不仅对吴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当前,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和平崛起"的战略思维是与以"争"强国思维有某种历史联系的。  相似文献   
89.
大多数人对吴氏家族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吴祖光和新风霞,事实上,吴祖光的父亲吴瀛是近现代文物鉴定专家,参与创办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再向上追寻,这是一个传奇的家族,明清两朝,吴氏家族出过42位进士,可谓世代书香,数百年而不衰,不仅在文化艺术上达到很深造诣,对中国革命和政治也产生过重要影响,,同时,吴氏家族还是有着五百年传承的收藏之家。最近,吴祖光之子吴欢首次披露家族的收藏故事,展现出一个家族五百年来的风云激荡和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90.
之所以会看新凤霞写的<末代皇帝的逸事>,是因为先看了她的<花为媒>.评剧里那样美的女子,无以想象她在"文革"中所受的苦难. 劳改那些日子,新凤霞与溥仪分在一个组里接受改造.在新凤霞的笔下,那些辛酸也变成了诙谐的逸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