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57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31篇
中国共产党   96篇
中国政治   100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1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1.
媒体     
《南风窗》2012,(13):16-16
01中国与世贸组织针锋相对美《彭博商业周刊》6月7日5月8日,中国宣布对从欧盟和日本进口的不锈钢无缝钢管征收额外关税,不到两个月前,欧盟、日本联同美国针对中国稀土出口限额政策提出磋商申请,中国此举是还以颜色。同时在5月22日,也就是欧盟、日本和美国对稀土出口限额提出正式抗议后的9天后,  相似文献   
92.
《理论与当代》2011,(9):62-62
第28期的《嘹望东方周刊》刊登社评说,胡锦涛在建党90周年的讲话,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都有全面、高度的概括。但纵观全篇讲话,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人民”。  相似文献   
93.
《时事报告》2010,(8):4-4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说,作为现代社会中的常态,政府处理经济问题的“两难”其实在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诉求的冲突。身为市场经济“守夜人”的政府,面对“两难”又不致左右为难的适当选择应该是:一方面,合理切分市场与自身之间职能的边界,尊重企业、个人自主选择;另一方面,严守公正、超然立场,确保各利益主体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享有平等参与、充分博弈的程序正义。有此两条,则解决“两难”问题虽无最优方案,但最不坏的方案可期矣。  相似文献   
94.
最新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刊登其评选出的全球100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世纪金融大骗子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赫然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95.
《人事天地》2008,(1):56-56
最新一期美国《时代》周刊报道,日本多年来出生率低,人口老化,造成劳动市场人才短缺。为解决问题,日本摒弃过去惧外的心态,向中国开放门户,引入高学历人才,盼能维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的地位。  相似文献   
96.
随着我国建设责任政府的力度不断加大,官员非正常"下马"现象也不断增多。但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有些官员被问责后又很快复出,而复出的程序又不公开透明,致使社会上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97.
诸组 《党建文汇》2009,(2):18-18
“垂钓者——切尼”。在美国《时代》周刊去年底评选的美国政要十大秘密代号中,“垂钓者”属于副总统切尼,这是白宫特勤警卫局给他起的代号。《时代》说,切尼选择这个代号无疑是因为他热爱钓鱼,而他那不急不躁处理问题的方式也能被这个代号深刻地勾画出来。但在美国著名记者、普利策奖得主盖尔曼名为“垂钓者”的切尼传记中,切尼擅长挥舞的不仅是手中的鱼竿,还有权力杠杆,他被描绘为一个老奸巨猾、专横跋扈、擅权揽权之人,“几乎将布什政府一把推下了万劫不复的悬崖”。在切尼即将走完8年副总统之路时,这种看法几乎成了美国舆论的主流。但在另一些人看来,切尼却是国家安全领域“伟大的保守主义领袖”。  相似文献   
98.
赵文 《党史文苑》2009,(7):12-14,18
<生活>周刊是主要由邹韬奋主持的民国时期的一份著名杂志,经历了从中华职业教育社机关刊到都市通俗文化生活杂志再到时事政治周刊的发展转变,是民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杂志之一.刊物适应社会需要,始终立足民众立场,真诚为读者服务,勇于创新,紧跟时代前进.  相似文献   
99.
黔风  喻丹 《当代贵州》2008,(24):3-3
美国《时代》周刊在1979年第一期的卷首这样写道:“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  相似文献   
100.
广受关注的国家大剧院于2007年12月22日晚拳行开幕音乐会,正式拉开了国家大剧院的帷幕,位于人民大会堂西侧的国家大剧院,中心建筑为独特的壳体造型,由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及相应的配套设施组成。这座建设历时七年、耗资近三十亿元人民币,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中国十大新建筑奇迹”之一的前卫建筑,对于京城百姓来说不再仅仅是一个充满未来感的“设计”,而是可以走进去,真真切切感受到的世界顶级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