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6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54篇
中国共产党   111篇
中国政治   119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3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高德康 《群众》2014,(8):45-46
<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  相似文献   
82.
在周作人浩如烟海的文字中,提到明末清初吴梅村之处不多,偶尔涉及也是一笔带过。比如在《苦茶随笔》中,谈及《礼记》中“乱世之音怨与怒,其政乖”时有云:“孔颖达解亡国为将欲灭亡国,这也不对,亡国便干脆是亡了的国,明末那些文学或可称之乱世之音,顾亭林傅青主陈老莲等人才是亡国之音,如吴梅村临终的词也是好例。”当然,周作人谈得不多,不等于他对吴毫无兴趣,倒极有可能因为这个人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因为不愿在这面镜子中看到自己而有意回避--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谓的“自卫机制”。  相似文献   
83.
<正>在薄熙来、周永康当政时,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童之伟都曾提出不同程度的批评。如今,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主题引起广泛热议,在接受媒体人罗昌平等采访时,童之伟认为,周永康最大的问题是对司法案件进行蛮横干预。依法治国,应以反思周案为起点。  相似文献   
84.
刘菲 《学理论》2014,(2):145-146
周作人是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在诗歌、散文、翻译、文学批评等多个领域都具开风气之成就,他是新文学史上一个绕不过的存在。在文学批评领域,周作人"人的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影响是长远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85.
乔丽华 《传承》2010,(10):46-47
作为鲁迅"父母之命"的太太,一个目不识丁的小脚女人,朱安留下的话语不多,但句句都令人震撼,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6.
《党史纵横》2009,(2):F0004-F0004
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为国家一级民用机场,占地面积375公顷,候机楼面积6。5万平方米,飞行跑道长3300米,滑行道长3168米。停机坪面积24万平方米,停机位26个,装备有先进的航管、通信、导航设施,各种地面服务设施齐全,符合4E级Ⅰ类国际机场标准,可供世界上各种大型飞机安全起降。  相似文献   
87.
张怀武 《共产党人》2009,(10):49-50
2006年初,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自治区政协的提议,将每年的5月18日定为"宁夏长城保护宣传日宁夏素有"关中屏障,河陇咽喉"之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诗经·小雅·出车》诗:"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旗方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  相似文献   
88.
本文以一则交通行政处罚案为例,分析了一事不再罚原则的内涵,进而具体研究一事不再罚原则的"不再罚"和"同一违法行为"的界定标准,最后简单对该案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89.
李劼 《同舟共进》2009,(1):69-69
每年的3月下旬至4月初,通常会从纽约开出一辆辆大巴,载着一批批华人去华盛顿看樱花,年年岁岁,周而复始。大家乘兴而去,尽兴而归,看了也就看了,最多不过是拍照留念而已。谁也没有想过,二战时,中国曾是美国的盟友,而日本则是美国的死敌。  相似文献   
90.
统一适用的法律与法律的统一适用是关乎法治的两个命题。前者是立法层面的问题,强调法律的普适性;后者是司法层面的问题,追求法律适用机制和适用效果的统一。同等情形同等对待,同类问题同样处理,构成了现代法治社会中司法公正最基本的技术化标准。但面对纷繁复杂的案件,法律适用的统一何以可能?成文法固有的不周延性、模糊性、滞后性的缺陷何以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