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2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14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篇
法律   112篇
中国共产党   128篇
中国政治   254篇
政治理论   54篇
综合类   6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古代的救灾措施在清代逐渐完善起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救灾措施.到晚清时,由于经济衰退、外敌入侵、天灾不断,造成了大量难民的存在,清政府实施了一些救助措施如蠲缓、放赈、养恤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但随着清政府的日益腐朽,这些救灾措施也逐渐丧失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2.
《党课》2009,(5):124-124
目前,广州、上海、北京等几个大城市正在兴起一股心理工作坊热潮.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当我们遇到心灵症结时,朋友的建议不再只是找心理医生谈谈.而更可能是——周末去参加心理工作坊。随着人们对内心世界更多的探索与更深入的关照,心理工作坊这种早已在国际上流行的社会生活方式,也逐步渗透到我们的周围。  相似文献   
103.
邝良锋 《求索》2007,(4):215-217
由于晚清法律变革效仿日本,故此司法制度变革也多以日本为蓝本。在此过程中,留日法政学生由于自身优势地位而为清廷所重用,他们成为中国近代司法改革的重要开拓者。  相似文献   
104.
张之洞是继恭亲王奕沂、曾国藩、李鸿章之后,晚清办洋务的重要人物,时人称他是“湘乡(曾)合肥(李)一流人物”,“功业在曾胡(林翼)左(宗棠)李而外独居一席”。而张之洞在学习西方、引进海外有用人士,即在“中体西用”方面,比曾李等则更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05.
晚明小品蕴含着深刻的伦理思想 ,通过对晚明小品中所体现的伦理思想进行总结、归纳 ,我们能够找出对现代企业伦理实践指导及解决当前中国企业普遍存在的伦理问题有所启发之处  相似文献   
106.
晚清时期,英美两国来华传教士的作品中保留了丰富的中国法律史料,内容涉及法典演变、刑法、民事法制、诉讼法制以及行政管理法制等多方面,反映了当时英美人士对中国法律的总体观念。在传教士看来,中国法律具有家族本位、严刑酷法、司法腐败、集体连带责任、激进思维等多种特点。这些观念对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法律,指导今天的法律变革和法治建设都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7.
晚明佛教丛林基于严辨老庄道家之学与金丹道教的方法立场,在当时三教同归的合流思想下,主张与老庄道家之学相融并存,而对明末道教主流道派正一道与全真道,则表现出明确的拒斥态度,视之为非主流宗教类型。面对道教指责佛教只修性不修命的批评,晚明佛教丛林基于佛教心性一元论的基本立场,特别针对全真道所主张的性命双修的丹道炼养工夫展开了思想论辩,阐述了佛教“性本论”的性命不二与道教“气本论”的性命二分之间的义理差异,进而辨析佛教明心见性与道教修身炼性之间的工夫论差异,致使晚明全真丹道趋归仙佛合宗同修共证的思想融通。晚明佛道之辨的现实效应,同时也使晚明佛教吸收道教修命传统的《功过格》形式,加以佛教化的改造,通过“唯心立命”,强调佛教心性智慧与因果信仰相结合,一并落归于现实世间的劝善教化,参与共建中国社会的道德秩序,对后世民众的佛教修行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8.
在1898年维新变法前后,中国发生了关于如何评估法家的激烈论战.以张之洞为代表的一方,出于捍卫传统纲常礼教的目的,对法家大加责斥.而以章太炎、何启、胡礼垣为代表的另一方,则坚定地为法家辩护.他们赞扬法学之善,包括法家“以法治国”的主张、富民强国的功效等,并极力反驳张之洞等人士苛待法家的言论,促成了法家在晚清的第一次解放,从而开启了法家之学在近代复兴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9.
论晚清湖南社会组织的转型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湖南社会组织的转型与变迁对湖南的社会变迁和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晚清社会组织的变迁主要包括政治组织的兴盛、经济组织的转型、文化教育组织的变迁和秘密社会组织的消长以及民俗组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0.
高寿仙 《新视野》2004,6(3):70-72
关于晚明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近代性”的看法,是将中国历史进程与西方历史进程相比附的结果,同时也受到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情感的影响;“人文主义”、“启蒙”等都是与西方特定历史时期相联系的概念,用它们来概括晚明思潮不一定合适;认识和评价晚明思潮,应当重点探究其产生与发展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