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篇
法律   58篇
中国共产党   182篇
中国政治   269篇
政治理论   93篇
综合类   15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兵团应该以新建市、镇、中心团为平台,建立社区自我管理系统与各级行政管理系统的共生机制,从制度上保证社区自我管理组织不再依附于行政管理系统.同时,社区自我管理与行政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政府依法行政,社区组织自主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各负其责、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姚璐  景璟 《东北亚论坛》2021,30(2):113-126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全球性问题,其应对最有效的路径仍是全球治理。危机之下人类社会的存续需要超越私利实现国家间共生。相对于西方传统的全球治理理念,中国方案基于对疫情下全球化时代的共生性判读,明确了推动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共生型全球治理目标,推动全球治理转型从消极共生向积极共生实现结构优化。然而,依靠共生自身升级的滞缓性与现实需求的迫切性之间存在矛盾,"共生"在资源分配、认同建构以及合作实现等方面并不具备必然性,无法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普遍化的标杆与规范,需要借助"共享"的理念工具进行有效助推。具体来说,就是以共生关系的主体性、共生纽带以及共生底线为出发,从资源配置的优化、主体认同的强化以及和谐包容的价值引领三方面着手,将共享理念融入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中,并通过中国对全球治理转型的过程参与,有效实现共享从理念引领到现实助推的功能转换,为新型的共生型全球治理模式的良性运作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3.
王克婴 《前沿》2003,(9):170-173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由于这一过程主要是由西方引导的 ,因此 ,全球化过程也是一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 ,基于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差异而集聚和强化矛盾的过程。寻求一种新的价值标准和文化系统 ,调和和化解这一矛盾 ,是全球化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华和合精神以其“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 ,在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与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从非对称性共生到对称性互惠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物学共生概念的提出到经济学共生理论的诞生,共生的应用领域不断延展。共生在公共管理领域中也具有适用性,现阶段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属于非对称性共生关系,表现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非对称性依赖和社会组织自主性不足,这种关系在实践中带来了社会组织行政化、社会组织公共责任缺失和社会组织治理主体地位"缺失"的问题。政府与社会组织共生关系发展的基本路径应是从非对称性共生到对称性互惠共生,对称性互惠共生是两者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规划好、干得好、拆迁征地安置好、发展环境好。”这是2011年6月,省委书记、时任省长赵克志在德江县调研时给予德江县城市化建设的高度评价。2012年以来,常德、凤凰、赤水、凤冈、雷山等省内外市县纷纷前来德江交流城市化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16.
曾辉 《中国周刊》2016,(4):28-29
传统手工文化是中国"工匠精神"的核心体现。倡导"工匠精神",就是要让传统手工文化活在现代生活中,与现代文明下的生产方式结合,这符合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手工业与农业是维持数千年来人类的生存之本,"男耕女织"般的农业与手工业共生方式是人类可持续生存的重要依靠,是人类诞生以来文明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尽管大工业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巨大的,但其产生的问题同时也是最大的,大工业快速增长的后果是对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对于未来是难以为继的。本届米兰世博会上,国际  相似文献   
17.
共生现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共生理论可以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运用共生理论研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可以发现伴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模式经历了偏利和间歇共生状态、偏利与连续共生状态、非对称互惠与间歇共生状态、非对称互惠与连续共生状态和对称互惠与间歇共生状态的发展过程。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现状是非对称互惠与连续共生状态和对称互惠与间歇共生状态并存的共生状态,但最终会走向对称互惠与连续共生状态。  相似文献   
18.
阿蓝 《乡音》2012,(10):11
武义青常委代表省政协财政经济委员会发言:环首都和沿渤海战略是一种共生关系,在机遇叠加的背景下,二者应当协同发展。一是沿海地区应积极融入首都经济圈,努力实现高起点发展;依靠开放创新,成为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和产业转移最重要、最便捷的承接地。二是以"百家央企和百家院所(校)"入冀  相似文献   
19.
论合作行动的条件:历史背景与人的追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行政论坛》2016,(1):1-9
在工业社会的低度复杂性和低度不确定性条件下,人的共同行动所采取的是协作行动模式,当我们的社会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中呈现出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时,协作已经不再能够成为共同行动的有效模式,而是需要去建构起一种合作行动模式。特别是面对频发的危机事件和在风险社会中去开展行动时,共同行动中的随机性行为选择和灵活性的反应机制都要求人的共同行动必须是合作行动,而不能恪守协作行动的模式。在此情况下,作为行动者的人需要重新定义。虽然语言、劳动依然是人作为人的必要条件,但更需要从人的行动的角度去定义人。合作行动中的人是有道德的人,反映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信任。正是信任,构成了合作的前提。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合作行动是服务和从属于人的共生共在的,每一个行动者的每一项行动都必须指向人的共生共在,也只有以人的共生共在为目标的行动才是真正的合作行动。  相似文献   
20.
郭娜  王延生 《学理论》2012,(8):165-166
发展性管理观是以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为理论依据,以素质教育为背景,以发展性为价值取向,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化成长为目的。构建发展性管理观的共生、多元、可持续的实践机制,构筑和谐的管理关系,实现个体的主体性价值,这是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