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篇
法律   58篇
中国共产党   182篇
中国政治   270篇
政治理论   93篇
综合类   15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61.
张芳 《桂海论丛》2018,(4):121-125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选择。文章分析阐述了实现广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指导思想、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状况及广西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狠抓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落实、构建环境治理新体系、夯实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支撑平台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广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2.
差异与共生的五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出发,民族团结和睦,互相信任,互助共生,需要从五个维度考虑问题:第一个维度是群体差异是个人差异的放大,不能把个人民主和民族差异、民族认同对立起来;第二个维度是富裕和美德,文艺兴国就是以美德统领差异、包容差异,在差异中寻求重叠共识,在差异中发出共和之声;第三个维度是差异与大同的阶序分布,学会在求同存异中寻找"重叠共识",就能构建一个以和谐占居主流的沟通差异、追寻大同的商议社会;第四个维度是民族与公民,中国公民只能是多民族、有民族的公民,中国的民族身份也要和公民身份勾连起来,互相补充,互相彰显;第五个维度是千灯互照,光光交彻,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塞外边疆,都可以用作映照现代性和城市化的镜子,我们要学会在差异和矛盾中寻求精神层面的大同和价值层面的共生。  相似文献   
163.
刑事和解作为新型的犯罪处置机制,打破了传统的刑事诉讼程序模式,寻求一种相对平和而非激烈对抗的方式解决刑事纠纷.在我国,自2002年以来,检察机关率先开展了刑事和解的实践,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新刑事诉讼法在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正式写入刑事和解,是对我国刑事诉讼体制的一大创新.当前我国经济犯罪持续高发,渐成主流犯罪的态势下,借鉴已有经验,进行经济犯罪案件刑事和解的尝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中国语境下的刑事和解,有丰厚的社会文化思想底蕴,是“和合”精神在新时期的崭新呈现.刑事和解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应用,充分考虑到经济犯罪案件的自身特点,有利于刑罚预防功能的更好实现.尤其需要明晰的是,经济犯罪案件刑事和解与“用钱买刑”有着实质的区别.将经济犯罪案件纳入刑事和解的适用范畴中,有助于实现案件办理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是“和谐”价值观在刑事司法领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4.
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为了树立中国作为新型大国的外交范式,引领新的世界秩序,需要建构中国外交的“和力”.“和力”就是基于“和合”的理念,通过正向运用一国的综合实力,以促进国际社会“和平”、“和谐”、“合作”的能力.本文具体探讨了“和力”的理念和观念支撑,分析其构成要素和运用方式,并对其特征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5.
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安全议题具有复杂性与联动性,共建澜湄国家安全共同体,维护海外利益安全,实现地缘政治安全,是澜湄国家的共同福祉。文章基于共生理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从国家安全的角度重新审视“安全共同体”的理念,运用共生理论论证澜湄国家安全共同体的基本内涵、现实必要以及逻辑必然,进一步分析构建澜湄区域安全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及现实困境。从区域安全共同体的理念,建立新型跨国司法合作平台,完善区域合作配套机制,加强跨国犯罪打击与预防合作四个层面,探寻构建澜湄国家安全共同体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6.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事业。2020年5月至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和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一决定一法")执法检查,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8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执法检查报告。  相似文献   
167.
立基于对动物主体性、权利和内在价值的思考,现代人与动物互动关系的模式主要分为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两种。然而,它们在论证各自立场时都在强调人和动物绝然的对立和分离,致使现有的讨论都是在原子论意义上的,缺乏生态意义上的整体论视角。基于对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和反思,加之对两种立场争议焦点的分析,从分立走向和合,建构人与动物的主体间性,承认动物的内在价值与权利是新时代建构人与动物互动模式的应然选择。在新模式的具体建构中,要以人的理性反思为基本前提、以和合主义为价值取向、以天人合一为终极目标、以动物"拟法律主体"地位的提倡为实践路径,以促使人与动物关系的融洽、和谐,最终实现人与动物的共生、共存、共荣。  相似文献   
168.
张利民  刘希刚 《群众》2020,(3):29-3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对此作出系统安排,阐明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坚持和巩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本内容,提出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这彰显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宣示了迈向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之治”的坚定决心,是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169.
新时代对县域教研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剖析新时代县域教研中的困境,依据共生理论,通过把握教师特色、促进个体研究、组建"共识"单元,促进真交流、开展真合作、打造"共情"文化,定期任务驱动和交流反馈、优化"共建"关系等策略,最终形成"共生"模式,以此提高思政课区域教研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70.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首创,是浙江省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必由之路。在实现绿色主导、生态优先、环境美丽、资源高效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进程中,浙江省始终“以更高的标准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以更大的范围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以更强的力度推进资源高效利用、以更广的视野推进美丽城乡建设、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生态科技创新、以更严的要求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为主要抓手,旨在打造以“生态经济主导化、生态环境景观化、自然资源循环化、全省一体化大花园、绿色科技创新自主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化”为主要表征的“重要窗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窗口”是“理论、实践、制度”三位一体的硕果体系,充分彰显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