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篇
法律   58篇
中国共产党   182篇
中国政治   269篇
政治理论   93篇
综合类   15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从非线性科学的角度来说,汶川地震是自然界一次大的突变,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及未来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结果取决于灾后重建过程中一体化力量和离心化力量的张力。灾后重建过程中就是要积极扩大整合调节力量,抑制离心化力量。因此,特别需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统领灾后重建的全局。  相似文献   
42.
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从理论内涵来看,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旨,而其核心理念内含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互利双赢的思想.从实践方向来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坚持经济发展是实现生活富裕与生态良好的物质基础,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是实现人与自然相和谐由认识到行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43.
声音     
《上海支部生活》2012,(12):51-51
十年来,我国领导人利用出访、参加国际组织等场合宣示“中国主张”、“中国立场”,既体现了中国“和合”的宏大思想,又顺应了世界和平发展互赢的时代潮流,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领域反映了中国与世界共和平、共命运、共发展的世界观。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最不发达的国家,中国是“多予之,少取之”。这直接刺激了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各类出口,刺激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就业创造、税收贡献。——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胡鞍钢  相似文献   
44.
以“青年动力号”为平台,通过“感恩”、“传承”、“创新”、“和合”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引导青年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全处党员群众共同进步。上海市审计局国有资产鉴证处党支部通过创建“青年动力号”,持续为党建工作和审计事业增加了新的引擎、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5.
马小茹 《前沿》2011,(16):37-40
当前全球化浪潮不断推进,中国面对的挑战严峻,担负的责任重大。中国融人全球化需要共生理念的支撑。共生理念下中国应对全球化必须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统一;坚持民族国家利益的主体性意识与全球性意识的统一;坚持科学创新精神与人文关怀精神的统一;在中国与世界的双向互动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46.
余群 《传承》2014,(10):148-149
从贵州等地迁徙到桂西的仡佬族人,随着民族历史不断发展演化,他们的信仰理念从多神到祭祖、祭树神的崇拜,不仅成为维系民族自信的纽带,也为增强民族凝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桂西仡佬族的民间信仰中包含着发源于商周时期的"和合"思想,把当地族人团结成和睦、融合的有机整体。"和合"思想成为民族生存、发展的内在力量。  相似文献   
47.
共生是一个生物学前沿领域的概念,当前在社会科学中也频频出现,渗透在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能否将共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进行理论化的概括对全球化下的人类未来发展意义深远。从世界的存在模式、人与自然界的生成等存在论角度进行事实和理论的分析,提出共生的关系性、时间性、平等性、多样性、互动性、复杂性的基本方法,为共生的哲学理念的发展铺石垫路。  相似文献   
48.
马东辉 《学理论》2013,(8):153-154
鲍桑葵在《美学史》中指出"美学理论是哲学的分支,它的宗旨是要认识而不是要指导实践"。生于清末民初的吕澂(1896-1989)平生所致力的佛学美学——即共生美学,恰是要从佛学缘起论的角度认识事物现象并指导人生与社会实践的美学理论。而在剖析"共生美学"的佛学理论渊源及其审美指向的同时,将呈现20世纪初期"救亡压倒启蒙"的历史语境中吕澂"共生美学"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9.
牟红  丁钢  杨梅 《重庆行政》2011,(3):33-35
城乡经济共生链形成于城乡经济生态系统中,同时存在的多种经济资源通过类似于生物食物营养联系的生态工艺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这就是"城乡经济生态链"。它既是一条能量转换链,也是一条物质传递链。  相似文献   
5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凝练为"人本法治,和谐共生"。其内涵是以人为本为价值基点,民主法治为实现途径,和谐共生为价值目标,三者缺一不可,形成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