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篇
法律   58篇
中国共产党   182篇
中国政治   269篇
政治理论   93篇
综合类   15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龚迎春 《新湘评论》2013,(22):20-20
大湘西独具风情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神奇秀丽的自然生态两相呼应、相得益彰,我们探讨湘西州民族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关系,是为了求得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生共赢,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山川秀丽。风情浓郁。湘西州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可谓山水奇丽、钟灵毓秀,别具一格、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更是为她增添了神秘妩媚。自然风光优美神奇又姿态万千。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西连云贵高原,北邻鄂西山地,东衔洞庭波光,南接雪峰山影。  相似文献   
52.
培训不等于学习,组织学习不等于学习型组织,警力不等于效力,提拔干部不等于调动积极性,政治思想工作不等于警力资源开发,当前公安队伍管理理念上的很多误区,导致行动上往往事与愿违。警务机关是由物质资源、资金资源与人力资源构成的共生系统。其各项资源之间,组织和个体之间都存在着共同的增长点,形成了互为因果、互利互惠的共生链,呈现出要素之间的共进性。据此,可以建立当前警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框架:以发展为基点,建立双向忠诚的共生生态;以增能为核心,建立持续改进的学习型警队;以谋势为平台,建立稳步发展的晋级阶梯;以建功为目标,建立充满活力的绩效增长体系;以激活为手段,建立内外循环的耗散结构;以开发为使命,建立人力资源的专家团队。  相似文献   
53.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应该是同步的,相辅相成的。二者之间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包含关系,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标志。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54.
警察形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兵 《公安教育》2007,(12):15-18
<正>警察形象是警察公共关系理论的基本概念之一,警察公共关系的核心工作是塑造警察形象,通过形象的塑造,打造一支内部团结奋进,外部和谐共生的警察队伍。目前,随着我国国际声望的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更加密切,作为政府的重要执法部门,警察组织的形象从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塑造警察形象是我国政府特别是警察机关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5.
中华文化的和合思想作为中华文化思想之元,在当代主要表现为:弘扬和合思想的精髓,有利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潮流,为世界提供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评判国际关系的价值标准;有利于争取海峡两岸有较长时期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为两岸同胞提供维护台海和平,促进两岸繁荣的共同价值标准;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维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确立的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56.
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未来高级的和谐社会的目标一致,而且也与中华传统和合文化中所追求的和谐思想一脉相承.吸收借鉴和合文化的整体系统观、人与自然和合观、以人为本思想、人际和合观、身心和合观、和而不同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7.
和合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也是我国传统思想的重要范畴,具有丰富的内涵,它贯穿于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民族、国家之间关系的认识中。在新形势下重新阐述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和合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8.
大乐与天地同和--论《乐记》天人相谐的和合神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永武 《理论学刊》2006,(1):113-117
“和合”是中华民族永恒鲜活的文化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对宇宙及社会人生的深刻体验和理性思考。《乐记》是我国第一部音乐典籍,它的内在灵魂就是和合。《乐记》以天地为思维的两极,运用整体思维和模糊思维,以意象化的语言阐释了“大乐与天地同和”、“乐者,天地之和”的美学思想,描绘了一幅生生不息、万物萌动、化育成长的生命图画,表达了一种至高、至大、至广的天人相谐的大和合观。  相似文献   
59.
中国梦的提出有其深刻的哲学基础和内涵。马克思认为人是基于自己的个性从事劳动的,人在个性化劳动中激发出人的创造潜力。在生产活动中,人们形成基于个性审美而互为需要的生命共生体关系。中国梦将关注点落脚到人的个性化发展和人的生命价值实现上,落脚到人的创造潜能的激发和创造性的实现上,落脚到人与自身、与他人、与自然界的共生上。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已经上升到人的发展的更高层面,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境界。  相似文献   
60.
中华农业文明的根本特点是和合精神。它主要表现在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等方面,是中国自身、也是人类和平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当代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应积极地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