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44篇
中国政治   84篇
政治理论   14篇
综合类   1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唐宋时期政府商业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顺祥  邵兰 《思想战线》2000,26(1):113-116
唐宋处于中国封建文明史的转型时期,包括封建经济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与繁荣兴旺的商品经济相适应,唐宋政府的商业政策亦随之进行了调整.概而言之,主要是由专卖榷利制度向注重征商转变,商税逐渐制度化、规范化,扶商政策出现并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2.
选用唐宋诗词中的名句。分析唐宋诗词中色彩美的特征及表现形式,从美学意义上探讨了诗歌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刘继兴 《各界》2014,(9):6-7
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有四位国学大师:太仓唐文治,余杭章炳麟,吴江金松岑,无锡钱基博。今之世人,多知钱钟书而不知其父钱基博。其实,钱基博的国学造诣在儿子钱钟书之上。古今父子皆为大师者十分罕见,无锡走出的这对父子就是这样的佼佼者。那么,钱基博是如何教育儿子钱钟书的?钱基博,字子泉,号潜庐,生于1887年,与弟基厚孪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古文学家、文史专家和教育家。他自幼聪明好学,5岁由长兄子兰授课,9岁读完《四书》、《五经》和《古文翼》并能背诵。10岁时由伯父仲眉课以《史记》和唐宋八大家文选,并教其学习写作策论。  相似文献   
14.
“孕奇薷秀当此地,郁然干载诗书城。”被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吟赞为“干载诗书城”的眉山,是久享隆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古称眉州,地处四川成都平原西南、岷江中游。“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父子诞生于此,苏轼东坡文化、彭祖长寿文化、李密忠孝文化源远流长。眉山市是四川省最年轻的地级市,  相似文献   
15.
纳张元 《创造》2011,(8):100-101
一、南诏大理国与中国西南边疆 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在西南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地方民族政权。南诏、大理国在西南特别是云南历史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但是中国西南边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云南历史发展的的重要阶段,对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固作出了重要贡献,基本奠定了中国西南边疆的基础,对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晏建怀 《各界》2013,(9):77-79
在文学创作方面,曾巩上学韩愈,师承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中坚,散文成就很高。《宋史·曾巩传》评论其文:“纡徐而不烦,简奥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宋代以降,许多人将其作品奉为典范,他因此成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一,享誉千年,至今不衰。然而,纵观曾巩一生经历,他不但是一位文学家,更是一位实干家,只不过在那个文化重于经济、诗文贵于粟粒的特殊时代,其行政才干被耀眼的文名所掩盖罢了。  相似文献   
17.
周泉根 《新东方》2010,(4):44-48
隋唐至明中,海南一直是中国贬谪流人的重要去所。唐宋时期,贬谪海南的官员名单屡见位高权重的名宦。盖炎炎遐方最称政治倾轧中胜利者的打击报复之心。北宋流贬崖州司户的丁谓回去后,曾与人论天下州郡,他开玩笑说,堂堂宰相去做崖州司户,可见崖州最雄盛。  相似文献   
18.
近日,南京大报恩寺遗址长干寺地宫出土的铁函,内藏七宝阿育王塔,塔内有佛顶真骨和舍利,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此次考古发现对于揭示南京的寺院分布以及唐宋时期南京的佛学艺术成就与  相似文献   
19.
看金门古厝群,像读一本从唐宋至今的史书,我读到的是闽南人在金门这块土地上的坚毅和柔情。 山后:“十八间王家厝”雕梁画栋  相似文献   
20.
李可 《时代法学》2009,7(1):59-63
通过几则案例对唐宋时期寺院内部的民事纠纷解决状况进行了考察,发现这一时期寺院内部民事纠纷的解决有浓厚的神意色彩,并且以团体内部解决为主,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诉诸官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