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23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5篇
法律   51篇
中国共产党   73篇
中国政治   140篇
政治理论   44篇
综合类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正>3月5日,我院举行2013年春季开学典礼暨全省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培训班开班式。中共河北省委统战部第一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武志雄出席,省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潘爱良作重要讲话,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社院党组书记刘青致辞,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李文杰、省委统战部秘书长栗慧英出席,省社院党组成员、主持工作副院长姜虹主持,省民革驻会副主委张大杰、省民  相似文献   
122.
中国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精髓,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西方在文化背景、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使古诗英译尤为困难。试图从英汉对比角度探讨中国古诗英译,力求分析文化背景、语法、风格的差异对古诗英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3.
翻译是外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应准确把握翻译能力模式,将其融入教学。建议通过采用多样化教学,促进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需要转变观念,重视翻译能力;使用合适的语言材料,增强学习者对本国文化的了解;在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等途径,提高学习者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24.
“水月”意象是唐诗中月意象的一个常见分支。由于“水”、“月”相连的晶莹澄静与唐时集儒释道于一体的禅宗所谓的“禅的心灵状态”有某种程度上的契合与联系,“水月”意象常作为传达作者顿悟的谴怀对象而出现在诗人笔下,从而蕴含了很多意趣和哲理。  相似文献   
125.
戴永新 《青年论坛》2008,(4):116-118
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奇葩,不仅文字优美,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唐代诗人们努力追求与坚持自己独特的人格,他们自信、自诩,高扬个体意识,诗歌中表现出刚健有为的人格操守,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心态,真挚感人的浓浓深情,无不展现出积极的人格精神。在提倡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6.
梁强 《南风窗》2008,(4):76-78
当克里姆林宫重建强力部门和情报机构对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监控后,莫斯科不仅与英国,与其他欧盟和西方国家的关系也变得恶化。  相似文献   
127.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多元文化的不断交流,蕴涵着对翻译的极大需求。汉译英就是指把已经用汉语表达出来的东西用英语再准确□地道地重新表达出来。由于翻译者有时受母语—汉语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使得翻译出的英语不地道,让西方人很难以理解,成了汉式英语。于是,我便抽取了120人,进行了小规模的实际抽样调查。研究发现,同学们在进行汉译英练习时,受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很大,表现在选词,句子结构的呈现以及句子意思的表达等各个方面。通过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希望对同学们汉译英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8.
中西诗词特点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分析汉语古典诗词与英诗的特点出发,对宋词翻译采用意泉等效性、声韵宽置性、结构灵活性、语言转换可逆性诸项原则作了探讨.这些实际上是诗词直译方法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29.
柳直荀 《党史文汇》2010,(11):17-17
瑟虎弟: 各次寄我的信都收到了。上海此刻已到了国民革命军手里,不知情形怎样?或者一切的事也和汉口的英租界一样较前腐败干倍。但这是国民最初管理政权必有的现象,望弟对此抱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0.
《折狱龟鉴补·译注》一书,在取得重要科研成果的同时,竟也出人意外地存在着不少点校失当、注释讹误、译义不确之处。其中有执笔者对古代经典文句、行文体例、公牍程式不够熟悉的缘故,也有对古代规章制度、法制术语、史地知识欠缺了解的原因,更有在付印之前未作认真审校的因素在,否则大多数失误会在出版之前得到纠正的。现拈出十几个特别值得商榷的条目,与译注者和方家们研讨一下,希望能对该书的进一步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