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53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唐长安以其皇家之尊和富贵之气,成为太平盛世和幸福人生的具象符号;长安的科举考试和政治生活,给人们带来难以忘怀的生命巅峰体验,也把人生和创作推向新的境界;唐代诗人以留居长安为人生荣耀、以进出长安为成败标志,对长安有一种葵花追日般的执著,生命为“长安”而绽放,诗歌因“长安”而精彩。在唐代诗人的生命历程中,“长安”情结发挥了精神引导和现实驱动的重要作用,是我们解读唐代诗人的生命状态和精神世界的关键词,因而也是进一步体悟唐诗风貌不能忽视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42.
最爱李贺、王维,娶走北大才女,哈佛汉学家宇文所安在中国学界颇有人气,甚至有人专门开题来研究他。古籍堆里消磨了数十个寒暑,一般人只知道唐诗三百首,但是他~个向往生活在南宋的美国人,读过的唐诗却超过上万首。最近,他的后唐诗研究专著带着墨香上了书架,本书是宇文所安唐代诗歌研究的终篇,与三联书店已出版的《初唐诗》、《盛唐诗》、《中国“中世纪”的终结》构成完整的“唐诗四部曲”。  相似文献   
43.
砚友郭永琰先生手书唐人绝句八十首,即将付梓。他很客气地提着一大卷已托裱好的原稿,来故宫请我作序。照理说:永琰的书法功力比我高,名气比我大,捧读这券法书,我只有汗颜而已。然  相似文献   
44.
苏轼唐诗观     
本文阐述苏轼的唐诗观,认为苏轼唐诗观的突出之处主要是他对唐诗的发展有宏观整体的把握宗李杜,且李杜并重;重韩愈、崇韦柳、理解司空图;对一批重要诗人的独特评价,或已成经典,或引起了后人的广泛争论。  相似文献   
45.
唐诗英译是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几十年来,唐诗英译中出现不少误译和曲解,其中原因,一是唐诗语言研究与翻译界交流不够,二是译家对唐诗语言研究不够,或沿袭旧说,或只依据一些流行的唐诗选本的诠释,没有跟上当代唐诗词汇研究的新发展。这种现状给唐诗英译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唐诗英译与唐诗词汇研究有紧密联系,两者应做到互补,以求向英语世界读者忠实而完美地传达出唐诗艺术的真质。  相似文献   
46.
每一首唐诗都有一个意境,一道风景。千万首唐诗,便有千万个意境,千万道风景。唐诗读得多了,就会在人们的心灵里建立起一座万千风景的唐诗公园.  相似文献   
47.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说天下同类的人或物,总聚集在一起。如要突出描写同类中之某一对象,则每每采取“尊主抑宾”这一修辞手法,以造成“鹤立鸡群”、“珠灿豆中”之格局。这样,鹤阔步高视之举止,与其轩昂迥异于鸡群之风姿,珠之通  相似文献   
48.
史晓风 《民主》2007,(8):39-39
1957年,我陪叶圣陶先生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一天早晨出来散步,看到遍地繁花满枝的荔枝树,我说,"看来今年荔枝是个大年,收成一定不错"。叶先生"嗯"了一  相似文献   
49.
春耕图     
(一)诗经里的青草,在五千年之后的红土地上,集结起步;唐诗中的柳絮,在现实主义的蓓蕾前,曼妙起舞。  相似文献   
50.
唐代五、七言诗对仗式比喻中的比喻词"疑"功能突出,用法灵活。在五言诗和七言诗中它可以出现在除最后一字之外其他任何位置上。"疑"可以和其他比喻词,如"似"、"如"、"若"、"作"、"成"等在五、七言诗的上句和下句中交错对举、组配使用,形成具有语言形式美的对仗式比喻。用"疑"作为比喻词组构比喻,在唐代五、七言诗中较为常见,但学界有不同看法。文章通过对150组由"疑"和其他比喻词交错对举、组配使用所形成的对仗式比喻的考察,说明"疑"具有比喻词性质且有和其他比喻词功能趋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