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79篇
中国共产党   429篇
中国政治   440篇
政治理论   244篇
综合类   25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61.
62.
文章着重从方法论角度论述了如何研究国史的问题.文章认为,研究国史应当从实际出发,即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矛盾特殊性与矛盾普遍性的辩证统一,应当在把握宏观规律的基础上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总之,应当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论来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同时,文章对在研究国史问题上的种种奇谈怪论进行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63.
马克思的实践观中不但确确实实包含着存在论维度和内涵,而且他的与实践观紧密结合的存在论思想还为现代存在论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同时也为我们当前和今后的美学、文艺学研究及发展切实开启了一种崭新的可能性."实践存在论"美学,正是以马克思唯物史观固有的存在论思想及其与实践观的结合为理论基础的.  相似文献   
64.
崔蕾  石兰思 《学理论》2009,(20):175-176
本文对清代的云间词派做了简要介绍,因为云间词派出现较早,对其他词派分别有或大或小不同程度的影响,若从这些方面一一说明内容颇多,因此,本文只在云间词派的创作风格、主张、分支、代表人物等几个主要方面做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65.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具有革命性与科学性两种属性。从逻辑上说,这两种属性是相互支撑、有机统一的。但在实践中,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马克思、恩格斯就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探索过程:在早期,相对突出了革命性而弱化了科学性;在中期,相对强调了科学性而淡化了革命性;只是到了晚期,随着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提出,才在总体上实现了二者的均衡与统一。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运用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6.
台湾史是一门兼具学术与政治意义的新兴特色学科。中国大陆的台湾史研究,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说,属于中国历史学的分支学科。从研究史的角度,对于60多年来大陆学界台湾史研究成果做一宏观性的检讨,具体分析各个不同时期台湾史研究的特点,剖析唯物史观与“台独”史观论争的典型事例,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展现新的研究趋向,将有助于推动台湾史研究的深入拓展。  相似文献   
67.
从1908年开始,列宁对“取消派”破坏党的统一的错误行为展开了深刻的批判,围绕促进党的统一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观点。具体表现在:批判“取消派”的“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论,强调必须捍卫以马克思主义为共同思想基础的统一;批判“取消派”否定党的革命纲领和策略的错误行为,强调在政治上与党保持一致是实现党的统一的根本要求;批判“取消派”否定党的秘密组织的派别独立活动,强调没有统一的组织就不可能有统一的党;批判“取消派”不服从党中央领导的言行,强调维护党中央权威是实现党的行动一致的保证。列宁的这些主张有效地捍卫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统一,对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8.
张晓婧  刘建军 《新视野》2022,(5):13-19+32
“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坚守初心使命、把握历史大势、推进历史伟业的奋斗征程中展现出的优秀精神品格,其生成有着清晰的逻辑理路,并形成了严密的逻辑体系和丰富的理论内涵。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力弘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应重在科学把握其逻辑理路、深入揭示其科学内涵,并着力将其理论魅力切实转化为实践力量,为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丰厚精神滋养。  相似文献   
69.
朱从兵 《世纪桥》2000,(1):31-33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梁漱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他的中西文化观和乡村建设理论的研究,对他的历史观却少有学者进行专门的探讨。笔者以为,梁漱溟的历史观中最鲜明的内容是他的中国史观、中国近代史观、西洋史观和社会发展史观。本文拟从研究他的社会发展史观着手,揭示其历史观的核心内容和本质属性,为全面研究其历史观奠定初步基础。一、梁漱溟的社会发展动力观梁漱溟对唯物史观关于人类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的基本观点还是接受的。他说:“历史唯物主义者。(如斯大林)在说明上层建筑从属于其社会经济基础时,指出虽则社会生产力发展(其中重…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