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5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79篇
中国共产党   429篇
中国政治   440篇
政治理论   244篇
综合类   25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71.
徐敦鹏 《理论探讨》2006,1(3):63-65
唯物史观把历史客观性的原因归结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性,基本矛盾运动是通过科学发展及其运用得以实现的。科学转化为生产力必然要选择更具社会性的生产要素作为其载体,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过程同时也是资本强化社会性和劳动走向片面性的过程,劳动对资本的依附是科学发挥选择作用的必然结果。理解马克思分析问题的基本原理,对认识信息时代新型劳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西原春夫  刘建利 《法学》2015,(2):133-139
日本刑法学说史的发展背景是欧洲刑法学说史。欧洲近代刑法学产生于启蒙主义思想,后者带来了罪刑法定主义、责任原则、报应刑论等刑法思想,并促生了古典学派(旧派)。后因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等,出现了近代学派(新派),并与旧派及折衷派展开了激烈争论。日本刑法学说最初引进了法国的折衷派观点,后因国家体制的原因又大量引入德国法律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被其新派所影响,促进了刑事政策的发展。"二战"后的日本刑法学说基本上倾向于旧派的立场,至今仍争点不断。  相似文献   
73.
20世纪20年代,从少年中国学会中分化出国家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思想派别。从此之后,二者围绕国家认同和阶级认同问题,展开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激烈论战。实际上,以国家至上而著称的醒狮派国家主义,是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和国家危机在部分群体身上所激起的情感和理论反应,国家统一和民族富强是其基本诉求;而以无产阶级的阶级认同和阶级解放为目的的共产主义,则是占人口大多数的社会底层群体在社会结构瓦解时期的自然诉求。二者各执一端,分别强调了外竞与内竞之必要性,都没有把外竞与内竞统一于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历史实践中。  相似文献   
74.
人民群众是云南精神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阐明这一重要问题,回答云南精神来源于云南人民历史与现实的伟大实践,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对于推进云南精神的传播、认同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5.
一、从圣贤创世的唯心史观到群众史观的转变十月革命以前的毛泽东的历史观,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过分强调和夸大精神的作用,企图在精神领域寻找历史发展的终极根据,同时还片面夸大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希望圣贤出世,洗刷国民思想,改造中国社会,其圣贤创世说的要点如下:首先,毛泽东主张"观念造成文明",片面强调"心之力"。  相似文献   
76.
让国家回归社会——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的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家与社会学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简而言之,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整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整个体系的理论基石,马克思寻找这块基石就是从研究国家社会关系开始的。马克思首先研究国家与法,试图以此来揭开人类社会发展之谜。结果他发现,国家与法的谜底不在国家本身,而在市民社会之中,于是他转向对市民社会的研究。但市民社会的谜底也不在社会  相似文献   
77.
李明 《理论探索》2014,(2):54-56
唯物史观是打开历史之谜的一把金钥匙,将贯彻群众路线置于唯物史观视域下进行深入考察可以发现:贯彻群众路线应坚持唯物史观,因为坚持唯物史观可以提升贯彻群众路线的境界,增强贯彻群众路线的效果,正视贯彻群众路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探索出更多更好的贯彻群众路线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78.
文化自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层要求和历史任务,它是一项总体性工程,必须立足于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基础之上。大学生是文化自觉主要承担者和引领者。必须从理论基础、时代任务、文化身份、日常实践四个层面厘清并落实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9.
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的部署要求,哈尔滨铁路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9月初正式启动了。通过认真研读《论群众路线》一书,重温马恩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唯物史观和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精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回顾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观看影片《焦裕禄》,  相似文献   
80.
胡适是"五四"前后重要的近代人物,他是一个激进的西化人士,开一代学术风气。在西化派的眼里,他是一位不彻底的西化分子,尽管西化这个概念由他首创;在他自己看来,在思想方面西化,却在道德层面传统;连他的学生都认为他"三分洋货,七分传统"。那么,在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