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3篇
法律   79篇
中国共产党   436篇
中国政治   448篇
政治理论   245篇
综合类   26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71.
恽代英从青年时代就投身于中国社会改造实践,探求救国救民真理,先后接受和实验了多种西方思潮,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但他从进化论者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就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中国社会各阶级、中国革命、救国思潮等事关中国命运与前途的六个重大现实问题一一进行了剖析,提出了较为系统的革命学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872.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第二部著作,写于1845年至1846年间。这部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之所以具有特殊地位,是由于它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理。两位导师写作本书的目的旨在同青年黑格尔派彻底决裂,并借以清算自己过去的哲学信仰,以严整的形式正面阐明自己的新世界观的理论基础,以便为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崭新的、科学的论证。该书的写作虽然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但今天重温这部经典文献,仍感到其中的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73.
韦伯的新教伦理批判了马恩的唯物史观。但不能就此抹杀韦伯批判的价值,因为一方面唯物史观已经在最大多数的情况下被误解为了单纯的经济决定论,就此而言,韦伯并非无的放矢;另一方面,韦伯的论点与经典的唯物史观并不矛盾,甚至是对经典唯物史观的重要补充说明,这种说明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874.
在甘肃政法学院开办公安高等教育二十年暨庆祝公安分院建院二十周年之际,首届"甘肃籍中青年法学家学术研讨会暨论坛"在甘肃政法学院召开。受邀的6位陇籍中青年法学家围绕"中国法制化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法学教育理论若干问题"等主题共同开展研讨,同时举办了相关主题的学术报告会。这是一次促进陇原法学发展的良好机遇,也是一种机制创新。这次论坛集中展显了"陇派法学"的精神气质和当代使命,为催生中国法学研究中的"西北学派"注入了一股鲜活的气息。充分总结这次论坛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启示,对于陇原法律学人清醒认识中国法学知识生产中的"中心"与"边缘"的辩证关系、发掘自己的比较优势、增强创造性学术研究的信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75.
社会形态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和基石。马克思运用当时人类学、实证科学的最新成果,通过对人类史前社会和东方社会的全面系统研究,在未来社会、原始社会以及东方社会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理论进展,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社会形态理论中先前比较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876.
正与用暴力限制传销者自由的北派传销不同,南派传销是一个有关金钱、暴富和欺诈的系统。"纯资本运作",注重文化教育,参与者必须"爱国",每天早上背《弟子规》……而"七千人卷入,却无一人报案",也预示着旧的防控机制已不适应形势发展。  相似文献   
877.
科学方法是构成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理论研究总有贯穿其主体的某种思维方法,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在唯物史观形成过程中,文章试图对批判的方法、经验研究的方法、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78.
《求实》2014,(5)
需要范畴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着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谈需要,指出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着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基本形成。从需要与物质生产,需要与社会交往,需要与分工,需要与大工业及其所创造的世界市场和开创的世界历史等四个方面确证了"需要"这一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在促进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逻辑理路。科学把握需要的结构和多层面性,深入分析我国需要的现实状况,协调和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和需要,对构建和谐社会、共圆"中国梦"至关重要。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改善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79.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涉及国家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不同方面的内容又具有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方法和观点,其中最鲜明的观点就是唯物史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中的新论断、新概念主要在三个维度上体现了唯物史观,这三个维度即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80.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诞生的根本标志,就应该是对于无产阶级作为世界历史的主导力量的确认;而对无产阶级历史地位的深化也是推动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发展的内在原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哲学批判所揭示的无产阶级历史地位为逻辑起点,是对成熟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是哲学批判的发展完善。批判政治经济学,就是批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现代宗教的本质,只有在理解了宗教和资本合流的历史前提下,才能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为什么把反对宗教看做反对资本统治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来对待。试图立足于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辩证统一性来讨论马克思宗教观的唯物史性质及其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